宫颈癌是妇科常见恶性肿瘤,其发生与HPV感染密切相关。然而,仅有HPV感染不能导致宫颈癌的发生,宫颈致癌机制仍有待深入研究。CIP2A是07年发现的新型致癌蛋白,目前人们对其致癌机制了解甚少。我们前期工作证实:CIP2A在宫颈癌组织中过表达,表达水平与HPV E6 E7相关;且CIP2A对于维持宫颈癌细胞的恶性表型有重要作用。本项目拟进一步明确CIP2A在宫颈CIN组织、癌变组织和细胞系中的表达状态;利用细胞转染和RNA干扰技术揭示CIP2A对宫颈癌细胞的恶性增殖、衰老、凋亡及裸鼠成瘤的影响;通过角质细胞转染、免疫共沉淀等技术验证E6 E7与CIP2A体内外相互作用,阐明E6 E7是否参与CIP2A致宫颈癌的过程。研究结果将初步揭示CIP2A在宫颈癌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作用,深化HPV致癌分子机制研究,有望为宫颈癌早期筛选和诊断提供新标记物,为宫颈癌及其他HPV相关肿瘤提供新的治疗靶点。
宫颈癌是女性生殖系统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人乳头瘤病毒(HPV)的感染与其发生发展有密切关系,但是宫颈癌的致癌机制尚不十分清楚。我们利用免疫组化技术检测了宫颈正常组织、上皮内瘤变(CIN I、II、III级)组织、宫颈鳞状细胞癌及宫颈腺癌等人体组织中CIP2A的表达,结果显示新型致癌蛋白CIP2A可能参与了宫颈癌的发生发展。进而,我们通过小干扰RNA技术敲低宫颈鳞癌和腺癌细胞系Hela、SiHa、Caski中CIP2A的表达后,利用细胞增殖实验、克隆形成实验及软琼脂克隆形成实验、细胞周期、细胞凋亡及细胞衰老检测证实了CIP2A对于维持宫颈癌细胞的恶性表型有重要作用,但与细胞周期、凋亡和衰老无关,这可能是通过影响下游Wnt途径及其他相关蛋白如c-Myc后实现的。 . 有趣的是,我们进而发现宫颈癌组织芯片中CIP2A的蛋白水平与HPV E7蛋白显著相关,利用免疫共沉淀、小干扰和质粒过表达技术我们证实HPV E7与CIP2A虽然不存在直接相互结合作用,但HPV E7可调控CIP2A的表达,其机制可能通过升高转录因子ELK1的表达,进而增强了其与CIP2A启动子区的结合,促进了CIP2A的mRNA和蛋白翻译。本项目研究结果初步揭示了CIP2A在宫颈癌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作用,有望深化HPV致癌分子机制研究,为宫颈癌早期筛选和诊断提供新标记物。
{{i.achievement_title}}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基于SSVEP 直接脑控机器人方向和速度研究
视网膜母细胞瘤的治疗研究进展
人β防御素3体内抑制耐甲氧西林葡萄球菌 内植物生物膜感染的机制研究
异质环境中西尼罗河病毒稳态问题解的存在唯一性
热塑性复合材料机器人铺放系统设计及工艺优化研究
高危型HPV致癌因子E5在宫颈癌中的作用及其机制
微环境进化模型研究miRNA在HPV感染宫颈致炎致癌过程中的作用
ING4在HPV持续感染致宫颈癌发生中调节机制的研究
Th17细胞在HPV 持续感染和宫颈癌发生发展中作用及机制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