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危型HPV感染是宫颈癌发生的根本病因,但仅少数持续感染者发生上皮内瘤变进而进展为宫颈癌,说明免疫调节在HPV介导的致癌作用中起重要作用。Th17细胞为新近发现的T细胞亚群,在多种恶性肿瘤中活性异常,我们的前期研究发现宫颈癌和CIN(宫颈上皮内瘤变)中都存在Th17比例上调,并与宫颈癌的侵袭呈正相关。本项目拟在前期研究的基础上,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流式细胞技术、ELISA及体外培养等方法进一步明确Th17细胞在宫颈癌组织和CIN组织中的分布和功能,探讨Th17细胞与HPV持续感染之间的关系以及肿瘤局部Th17细胞升高的机制。同时建立HPV(+)宫颈癌小鼠模型,用IL6基因和IL-23 SiRNA转染等方法升高或降低肿瘤局部Th17细胞比例,研究Th17细胞对肿瘤免疫的影响并探讨相关机制。本项目预期结果的实现可以为宫颈癌侵袭的研究提供重要补充数据和理论依据,并为发现新的潜在治疗靶点提供线索。
宫颈癌在女性恶性肿瘤中死亡率居第三位,其最重要的致病因素是高危型HPV持续感染,但感染HPV后约90%患者能自然消退,仅有少数最终进展为宫颈癌,因此机体的免疫状态和免疫调节在宫颈癌进展中起着重要作用。Th17在介导炎性反应、自身免疫性疾病等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但Th17在肿瘤免疫中的作用仍存在争议,其在宫颈癌相关肿瘤免疫中的作用未见报道。课题组在前期研究证实宫颈癌患者外周血中存在Th17比例上调基础上,通过免疫组化技术、流式细胞术、RT-PCR技术、ELISA等实验方法,进一步研究了宫颈癌肿瘤微环境中Th17的变化,及其与Treg、Tc17、Th1、Tc1、Th22等相关T细胞亚群的关系,影响Th17功能及分化的因素。结果发现,宫颈上皮内瘤变(CIN)和宫颈癌(UCC)患者外周血中存在Th17及Th22比例增加,并且二者呈正相关。宫颈癌肿瘤微环境中存在Th17细胞(UCC组3.89%±1.26%,对照组1.51%±0.46%)、Treg细胞(UCC组29.31%±9.27%,对照组9.79%±4.06%,P<0.001)的富集,Th1细胞(UCC:1.88%±0.76%,对照组:6.86%±1.82%),Tc1细胞(UCC:1.45%±0.71%,对照组:5.37%±2.95%)比例显著下降,并与患者的临床、病理指标有相关性,癌组织中Th17的比例变化与Th1、Tc1、Treg细胞比例均有相关性,随着肿瘤进展出现Th17/Treg比例失衡。体外共培养实验结果表明,肿瘤相关的CD14+ 巨噬细胞可能通过分泌的IL-6、IL-1等细胞因子促进Th17、Treg细胞的分化。IL-12与IL-21联合作用能够抑制Th17、Treg细胞的分化,进而使宫颈癌患者PBMC的体外抗肿瘤活性增强。另外课题组研究发现宫颈癌患者外周血中TNFRⅡ+ Treg细胞比例较正常人明显升高(UCC组:4.58%±1.53%,对照组:2.26%±0.66%),血清中游离型s-TNFRⅡ也呈升高趋势,TNFRⅡ可能通过影响Treg细胞的免疫调节功能参与了宫颈癌的发生发展,相关机制还需要进一步研究。以上研究结果表明,Th17细胞在宫颈癌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Th17细胞的分化、调节机制复杂,涉及多种免疫细胞及分子。该课题研究结果为宫颈癌的发病机制研究奠定了基础,有望为宫颈癌免疫治疗靶点提供线索。
{{i.achievement_title}}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基于SSVEP 直接脑控机器人方向和速度研究
青藏高原狮泉河-拉果错-永珠-嘉黎蛇绿混杂岩带时空结构与构造演化
视网膜母细胞瘤的治疗研究进展
惯性约束聚变内爆中基于多块结构网格的高效辐射扩散并行算法
当归补血汤促进异体移植的肌卫星细胞存活
ING4在HPV持续感染致宫颈癌发生中调节机制的研究
负性共刺激分子B7-H3和B7-H4在HPV持续感染及宫颈癌发生发展中的机制研究
Foxp3在Treg介导的HPV16持续感染及宫颈癌免疫逃逸作用中的机制研究
泛素在HPV持续感染时对TLR功能的作用机制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