妇女绝经后高血脂、心脑血管疾病发病率增高。动脉粥样硬化(AS)的形成伴有血脂代谢异常及炎症发生。雌激素替代治疗可防治女性更年期后心脑血管疾病,但存在副作用。大豆异黄酮(SI)是具有类雌激素和抗雌激素活性的植物雌激素,可降脂、抗炎、减少更年期症状,预防心血管疾病。PPARδ是一种新确定功能的基因,与细胞的基础脂质代谢有关,受配基激活后可促使细胞内脂质外流,还可调控炎症信号转导。前期研究发现,SI抗AS与ABC-1、PPARγ介导的脂代谢有关。因此推测SI可能作为PPARδ的配基在抗炎和降脂两方面通过PPARδ构成一个完整网络协同调控脂代谢和抗AS形成。本研究采用SI提取物(总异黄酮含量70%)及单体成分(金雀异黄素和大豆素)作为受试物,从动物实验、细胞学角度探讨SI对PPARδ调节更年期妇女脂代谢及动脉硬化形成的机制,为SI预防更年期后心血管疾病提供理论依据。
{{i.achievement_title}}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转录组与代谢联合解析红花槭叶片中青素苷变化机制
动物响应亚磁场的生化和分子机制
CT影像组学对肾上腺乏脂腺瘤与结节样增生的诊断价值
植物中蛋白质S-酰化修饰的研究进展
GSDMD介导的细胞焦亡对小鼠骨骼肌肌肉萎缩的影响及机制研究
肥胖小鼠卵子脂质代谢及PPARγ基因调控
PPARα/RXR信号通路介导胆碱调控肉鸭脂质代谢的分子机制研究
PPAR/LXR通过介导脂质代谢网络通路调控牛肉品质的分子机制研究
PPARγ-LXRα信号通路介导桑叶黄酮调控巴马香猪脂质代谢的作用机制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