缺乏合适的动物模型是艾滋病研究进展缓慢的重要原因之一。HIV-1感染过程中细胞限制因子的研究进展和猕猴属动物中限制因子TRIM5α基因插入失活TRIMCyp突变体的发现,为建立HIV-1易感动物模型提供了理论基础和新视野。本项目拟利用从中国地区恒河猴和食蟹猴中筛选出的TRIMCyp突变体,并应用以HIV-1基因为骨架构建的新型猴嗜性stHIV-1,对TRIMCyp突变猴进行PBMC和体内感染实验。此外,将研究突变体猴MHC-I基因表型对stHIV-1感染和致病性的影响。根据重组stHIV-1在TRIMCyp突变体中的复制特性和宿主的艾滋体征及免疫应答指标,确定HIV-1突破猴种属限制性的关键因素。本项目最终目的是明了艾滋病毒在人-猴间感染和复制中病毒与宿主限制因子的相互作用,在此基础上建立对stHIV-1易感的新型艾滋病实验猴模型,为艾滋病相关研究提供更有效的新模式动物平台。
艾滋病毒HIV-1不能直接感染非人灵长类动物,其原因是存在宿主抗逆转录病毒宿主限制性因子,主要为TRIM5α和APOBEC。本课题拟通过筛查和鉴定不表达TRIM5α的TRIMCyp基因型HIV易感个体,建立其小规模繁殖种群,克服TRIM5α的限制。同时结合采用猴艾滋病毒SIV的vif基因替代HIV-1相应基因的策略,克服APOBEC的限制,探索用HIV-1基因占90%以上的人/猴艾滋病嵌合病毒HSIV感染HIV易感TRIMCyp基因型个体,建立新型艾滋病感染非人灵长类动物模型。.项目研究主要进展如下:1)构建了中国食蟹猴TRIMCyp基因型繁殖种群。通过对食蟹猴繁殖种群筛选,发现TRIMCyp基因个体,并根据对HIV-1复制的限制,将其进一步分型,建立了不同的繁殖种群。这些基因型和亚型繁殖种群的建立,丰富了携带不同逆转录病毒限制基因猕猴的品种,有助于艾滋病毒及其他逆转录病毒在不同基因型动物体内的研究。2)发现了中国恒河猴TRIMCyp基因型个体,建立了小繁殖种群。首次在中国恒河猴中发现了TRIMCyp基因个体,均为非限制HIV-1复制的基因亚型。因此,已能够以此建立该基因型中国恒河猴繁殖种群,为今后的实验开展提供模型动物。由于这是目前世界仅有的TRIMCyp基因中国恒河猴群体,该繁殖种群虽小,但科学价值高。这也是在国际上首次在中国恒河猴中发现了该基因型,为建立我国的TRIMCyp基因型中国恒河猴繁殖种群奠定了基础。.3) 构建了不同构型的HSIV重组病毒。通过 vif 基因替换和携带不同嗜性类型囊膜,构建了一系列对TRIMCyp基因型易感的HIV-1病毒,为下一步猴体体外细胞及猴体内感染实验提供了基础。因缺乏(繁殖所需时间不足)不限制HIV-1复制的NK亚型TRIMCyp基因纯合子个体,细胞感染实验尚未进行。.该项目研究 获授权国家发明专利1项,发表SCI研究论文1篇,以及发表中文核心期刊论文1篇。培养博士后1人,博士研究生1人,硕士研究生2人。
{{i.achievement_title}}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Intensive photocatalytic activity enhancement of Bi5O7I via coupling with band structure and content adjustable BiOBrxI1-x
跨社交网络用户对齐技术综述
Asymmetric Synthesis of (S)-14-Methyl-1-octadecene, the Sex Pheromone of the Peach Leafminer Moth
小跨高比钢板- 混凝土组合连梁抗剪承载力计算方法研究
七羟基异黄酮通过 Id1 影响结直肠癌细胞增殖
猴艾滋病模型的建立及其发病机理的研究
建立结核自然感染(经空气传播)猕猴模型
慢性免疫活化在SIVmac感染猕猴艾滋病模型中的致病机制研究
狂犬病病毒跨种间感染与传播机制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