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节能减排的国家重大战略背景下,ZnO有望成为新型半导体白光照明芯片材料。要研制实用的ZnO-LED,需重点解决:优质p型ZnO及其稳定性;ZnO-LED发光的高效性;LED制备工艺的工业化等关键问题。本项目将以MOCVD法制备Na掺杂p型ZnO单晶薄膜为核心内容,进一步研究p型掺杂的高效性和稳定性;研究MOCVD及其掺杂工艺,实现高质量同质外延和多量子阱生长; LED结构设计与器件工艺研究,提高外量子效率。为新型半导体白光照明进行前沿研究。
首创一种可用于MOCVD系统中对ZnO进行Na掺杂的MO源(环戊二烯基钠),获美国发明专利US8722456B2。本项目研究发现Na掺杂使费米能级移向价带顶,并且补偿了靠近导带的施主型能级,使ZnO:Na薄膜呈现p型导电;此外,Na掺杂可提高ZnO薄膜的发光内量子效率。采用第一性原理理论计算研究了Na与氧空位(Vo)的作用机理。Na与Vo同时存在时,形成Na-Vo复合体会增加体系稳定性。首次发现空位缺陷依次俘获载流子的新行为:氧空位优先俘获光生载流子并产生发光;当氧空位被填满之后,锌空位才俘获光生载流子并产生发光。在ZnO中首次发现同一种杂质Na存在2个能级,分别为160 meV和300 meV。揭示了Na受主失活过程及Na掺杂极性调控特性:Na存在从替代位向间隙位转变的动力学过程;自发极化效应使非极性取向的ZnMgO:Na薄膜VBM上移导致受主能级变浅、CBM上移导致施主能级变深使得非极性取向更容易实现p型。制备出优质ZnO、ZnMgO单晶薄膜和ZnO/ZnMgO多量子阱结构,并率先开展ZnO同质外延,生长出优质ZnO、ZnMgO外延层,为高效发光器件奠定基础。发明Na、Mg共掺技术,通过局域应变调控制备出p型ZnMgO薄膜,并实现室温电致发光。
{{i.achievement_title}}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基于一维TiO2纳米管阵列薄膜的β伏特效应研究
低轨卫星通信信道分配策略
青藏高原狮泉河-拉果错-永珠-嘉黎蛇绿混杂岩带时空结构与构造演化
Sparse Coding Algorithm with Negentropy and Weighted ℓ1-Norm for Signal Reconstruction
资源型地区产业结构调整对水资源利用效率影响的实证分析—来自中国10个资源型省份的经验证据
生长温度周期调制的MOCVD法制备p型ZnO薄膜研究
P型ZnO薄膜的MOCVD生长及其发光二极管的研究
稳定优质的p型ZnO可控生长与同质ZnO-LED电致发光
等离子体氧化Zn3V2(V:N,P,As)制备高质量p-型ZnO薄膜及ZnO p-n结发光器件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