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是缓解用地矛盾的必然选择,是建设节约型社会和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内在要求。项目依托校企产学研基地和课题组土地复垦与生态重建22年研究积累,以服务年限近百年、已扰动面积约40km2、复垦面积20km2、剥离-排弃-造地-复垦工艺一体化的平朔三大露天矿区为研究对象,采用时空替代、空间分析、情景模拟、比较分析和协同原理等方法,研究大型露天煤矿区土地节约集约利用的内涵、目标、评价和节地模式,探索矿区从生产开始到结束全过程"开发规划、再造土地、土地复垦和复垦利用"等阶段以及基于时空、技术、工艺、经济和目标协同的煤矿区土地节约集约利用的机理和模式,为我国黄土高原生态脆弱区大型露天煤炭基通过科学规划、精心设计、全程控制和系统协同手段,实现资源开发"少占地、多造地、早复垦、快利用"的经济发展方式和建设节约性矿区,缓解煤炭资源开采引发的区域人地矛盾提供科学依据。
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是保障经济发展、保护土地资源的必然选择,是建设节约型社会和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内在要求。探索大型露天矿区土地节约集约利用对于从单纯的资源管理走向资源、资本、资产三位一体管理,从单纯的数量管理走向数量、质量、生态三位一体管理,实现在集约利用基础上,“保发展,保资源,保环境”的土地资源利用战略具有重要意义。项目大量阅读文献的基础上,梳理了大型露天煤矿区土地节约集约利用相关理论,分析了矿区土地利用的几个基本特征,探索了大型露天矿区土地节约集约的内涵和目标,提出了矿区全程协同节地的模式。依托服务年限近百年、已扰动面积约40km2、复垦面积20余km2、剥离-排弃-造地-复垦工艺一体化的平朔安太堡、安家岭大型露天矿区2011-2015年期间的采排空间为研究对象,采用时空替代、空间分析、情景模拟、比较分析方法,利用ArcGIS,构建了不同情境下的DEM,基于数字地貌分析,分析了土地节约集约利用的实际效益。本项目研究探索了矿区从生产开始到结束全过程"开发规划、再造土地、土地复垦和复垦利用"等阶段以及基于时空、技术、工艺、经济和目标协同的煤矿区土地节约集约利用的机理和模式,为我国黄土高原生态脆弱区大型露天煤炭基通过科学规划、精心设计、全程控制和系统协同手段,实现资源开发"少占地、多造地、早复垦、快利用"的经济发展方式和建设节约性矿区,缓解煤炭资源开采引发的区域人地矛盾提供科学依据。
{{i.achievement_title}}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近 40 年米兰绿洲农用地变化及其生态承载力研究
钢筋混凝土带翼缘剪力墙破坏机理研究
基于协同表示的图嵌入鉴别分析在人脸识别中的应用
多空间交互协同过滤推荐
政策驱动下石羊河流域生态效应变化分析
宁夏沿黄城市带土地节约与集约利用评价和模式研究
生态视角下云南高原湖滨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模式与管理机制研究
基于资源节约与生态友好的区域土地利用空间格局优化研究
我国城市中心区土地集约利用量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