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上阿片类药物治疗疼痛会产生药物耐受及多种毒副作用,这些与体内阿片受体及其功能的多样性有关。近来研究表明,阿片类药物耐受发生的机制与脊髓感觉神经元胞膜表面δ受体表达上调后,与μ受体形成异源性二聚受体并影响μ受体后信号传导有关,而另又有研究证实内源性的阿片肽在脊髓水平主要通过激动μ受体2型(μ2受体)发挥镇痛作用。本研采用噬菌体抗体库技术筛选出能特异激动μ2受体的单链抗体并克隆其基因序列,并用RNAi技术筛选出特异干扰δ受体基因表达的序列,将筛选得到的单链抗体基因和RNA干扰序列克隆到Szulc J构建的双功能慢病毒载体pLVUTHshRNA-tTR-KRAB上,利用该载体,一方面表达特异激动μ2受体的单链抗体,同时干扰δ受体的表达,以期达到慢性疼痛基因治疗的分子靶向性,避免耐受和其它脊髓外副作用的出现。
{{i.achievement_title}}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农超对接模式中利益分配问题研究
基于 Kronecker 压缩感知的宽带 MIMO 雷达高分辨三维成像
中国参与全球价值链的环境效应分析
五轴联动机床几何误差一次装卡测量方法
物联网中区块链技术的应用与挑战
circCTBP2通过miR-34a/Notch1信号通路增强胃癌干细胞特性促进胃癌进展的机制研究
P2Y受体在激光针灸镇痛效应外周机制中的作用
选择性咪唑啉I2受体配体的镇痛效应及滥用潜力研究
脊髓后角阿片受体免疫电镜定位及与针刺镇痛的关系
激活延髓 ON 细胞 GPER-1 受体拮抗阿片镇痛介导术后疼痛慢性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