岩石的地震波性质是建立深部地壳物质组成和结构剖面的基础,无论在区域构造研究还是浅部地震勘探中都有广泛的应用。本项目的主要内容分为三部分:(1)使用电子背散射(EBSD)技术测量苏鲁造山带中国大陆科学钻探工程钻取的超高压变质岩的显微组构,并根据矿物的晶格优先定向(LPO)数据计算岩石的波速和各向异性;(2)实验室测量这些岩石在高温高压下的波速和各向异性,与理论值对比,定量研究超高压变质岩在俯冲和折返过程中地震波性质的变化;(3)根据波速资料和地震剖面,建立大别-苏鲁造山带的地壳成分模型,探讨超高压变质带的物质组成和折返机制。目前我国还没有可靠的高温高压岩石地震波速测量仪,对岩石显微组构的测量也才起步不久。本项目通过与国外同行进行合作,研究超高压变质岩的地震波性质和流变学之间的关系,为俯冲带地震资料的解释提供新的思路,并可促进这一领域在我国的发展。
{{i.achievement_title}}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青藏高原狮泉河-拉果错-永珠-嘉黎蛇绿混杂岩带时空结构与构造演化
钢筋混凝土带翼缘剪力墙破坏机理研究
水氮耦合及种植密度对绿洲灌区玉米光合作用和干物质积累特征的调控效应
地震作用下岩羊村滑坡稳定性与失稳机制研究
夏季极端日温作用下无砟轨道板端上拱变形演化
大别--苏鲁超高压--高压变质带挤压组构及动力学意义
苏鲁超高压变质岩中地质流体印迹与板片俯冲和折返史
俯冲板块内物质的迁移和反应-以苏鲁超高压变质岩为例
大别山-苏鲁地区系列变质岩石的Li-B同位素组成及其地球化学意义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