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展具有原创性的新型透明氧化物半导体沟道层薄膜的研究,旨在从电子结构和晶格结构出发,理论探讨IMeO(Me = W, Mo,Ti及其组合)氧化物半导体沟导层薄膜的光学和电学特性,筛选出合适的掺杂元素和含量及其组合;采用直流磁控溅射法/脉冲等离子体沉积技术,研究制备IMeO透明氧化物半导体沟导层薄膜,分析比较不同掺杂元素W,Mo,Ti及其组合,以及各种制备参数对IMeO薄膜电学和光学性能的影响,探索不同掺杂离子对IMeO薄膜性能的作用机制;优化制备参数,确立载流子迁移率高、可见光范围光学透明性好的新型IMeO透明氧化物半导体薄膜的制备条件;研制基于IMeO新型氧化物半导体沟道层的原型透明TFT,优化界面接触特性和晶体管结构,研究影响IMeO-TFT电学稳定性的关键因素和作用机制,从而揭示IMeO-TFT稳定性的内在机理,研发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透明氧化物半导体IMeO薄膜。
根据研究计划和自主拓展,开展了新型氧化物沟道层薄膜及其TFTs器件、溶液法制备氧化物TFTs的新工艺,以及IZO基薄膜的理论计算等研究工作,较好完成了项目任务。.针对a-IGZO沟道层中Ga2O3和ZnO溶于酸,对湿法刻蚀工艺敏感,需要较厚的a-IGZO沟道层来弥补这一缺陷,以消耗更多的材料和工艺时间为代价的问题,开展了IWO沟道层及其TFTs器件的研究工作。IWO中的WO3不溶于除了氢氟酸以外其它的酸,故对湿法刻蚀工艺具有较好的工艺相容性。通过优化磁控溅射和退火处理工艺,获得了器件性能优良的IWO-TFTs器件,场效应迁移率达到17.1 cm2/Vs、电流开关比大于106。研究证实了a-IWO薄膜作为TFTs沟道层的可能性,并且揭示了W元素具有改善氧化物TFTs器件电学稳定性的效果。进一步研发了a-IZWO-TFTs,同样获得了性能优良的器件性能,在W掺杂量为6.2 at.%时,其场效应迁移率为11.1 cm2/Vs,电流开关比约为107。揭示了W在a-IZWO沟道层中以氧空位(即载流子)抑制剂的形式存在,W掺杂是一种调制AOS-TFTs器件性能的有效方法。.AOS-TFTs通常采用SiO2,Al2O3和Si3N4作为介质层材料,目前以有机介质层为栅绝缘层的氧化物TFTs的研究还不多见,我们开展了a-IZO沟道层和聚四乙烯苯酚(PVP)有机介质层构成的混合型TFTs的研究工作。发现a-IZO和PVP构成双层薄膜时呈现增透效应,可见光范围平均透射率大于85%,这对于应用于全透明TFTs器件非常有利。获得了饱和迁移率25.4 cm2 V−1 s−1、电流开关比106。对于研发成本低廉的氧化物TFTs提供了新的思路。.溶液法制备氧化物TFTs的关键问题是如何改善其器件性能。提出了近红外光照技术,对溶液法制备的IGZO薄膜进行干燥和退火处理。发现近红外光照能够增强去除有机物和脱羟基的效果,导致溶液法制备的a-IGZO-TFTs具有相对较好的器件性能,揭示了该技术应用于氧化物TFTs器件的可能性。考察了a-IGZO沟道层的氧等离子体处理效果,分析得知氧等离子体中两种主要成分为原子氧和O2+离子,原子氧与沟道层中的氧空位反应导致迁移率改善,需要产生更多原子氧的氧等离子体。.在本项目资助下,发表SCI论文13篇;申请发明专利7项,获授权发明专利1项。
{{i.achievement_title}}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特斯拉涡轮机运行性能研究综述
地震作用下岩羊村滑坡稳定性与失稳机制研究
环形绕组无刷直流电机负载换向的解析模型
近水平层状坝基岩体渗透结构及其工程意义
采用黏弹性人工边界时显式算法稳定性条件
镓铟氧化物深紫外透明半导体薄膜的制备及特性研究
新型半导体沟道材料与高介电栅介质薄膜的界面调控与电学性能研究
透明氧化物半导体CuAlO2薄膜外延生长及其p型掺杂研究
透明氧化物半导体薄膜晶体管及其驱动的OLED全透明显示器件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