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双模激发荧光编码功能的稀土荧光探针的设计和制备研究

基本信息
批准号:61275189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资助金额:92.00
负责人:赵丹
学科分类:
依托单位:吉林大学
批准年份:2012
结题年份:2016
起止时间:2013-01-01 - 2016-12-31
项目状态: 已结题
项目参与者:芦志华,刘大勇,石峰,翟雪松,汤艳娜,陈欢,李多,王建硕,李卉
关键词:
稀土复合纳米材料荧光编码荧光探针双模激发
结项摘要

Fluorescent encoding approach provides an effective way to get mass of biological information with high-density and high-precision from a complex biological system. When the optical probes with fluorescent codes are used to label cells and biological molecules, their size should be smaller than 100 nm and the number of the unique optical codes should be sufficient. However, the total number of conceivable codes is limited in the recent fluorescent encoding system. Therefore, designing and synthesizing a sufficient number of sub-100 nm optical probes possessing available codes becomes one of the key factors for their application in multiplexed analyses. In this proposal, we suggest to solve the above problem by the development of dual-mode excitation nanoprobes. In such hybride nanoprobes, the upconversion rare earth nanocrystals will be used as core and the downconversion rare earth complexes will be doped in the shell, therefore the obtained rare earth hybride nanoprobes can be excited by both UV and NIR light. Through the dual-mode excitation, a large amount of distinct fluorescence codes can be generated by various combinations of upconversion and downconversion luminescence. We estimate that more than 10000 unique fluorescence codes can be obtained. According to the spectral characteristics of rare earth ions and the dual-mode luminescent properties of the rare earth hybride nanoprobes, we will explore the novel spectral encoding strategy, discuss the total number of conceivable codes and study the distinguishability and applicability of such new type of fluorescence codes. Using these codes, we will explore to detect multiple molecules a complex biological system. This research work will provide a theoretical basis for the development of rare earth fluorescent coding probes.

在细胞和生物分子水平上进行生物信息探测是生物技术研究的前沿与热点。将荧光编码技术应用于生物信息检测是实现复杂生物环境下海量生物信息准确提取的有效手段,而在尺寸小于100nm 的光学探针中实现有效的荧光编码并进行生物分子编码标记是其中的核心技术。本项目拟研制在双模激发下用于荧光编码技术的稀土纳米探针;利用稀土离子f-f跃迁荧光谱线窄、特异性强以及上/下转换共存的双模激发特征,实现十万级有效荧光编码;利用核-壳复合纳米结构,将稀土上/下转换发光材料构造在同一纳米颗粒中,通过双模激发模式,提高荧光检测的分辨率和准确度;根据不同稀土离子上/下转换发光的峰位和相对强度的不同,设定荧光编码规则,探讨稀土双模激发荧光探针的可编码数量,研究荧光编码的可区分性和应用条件;在生物细胞双模检测与成像的基础上,开展生物组织中多种待测生物分子的光谱编码研究。为研制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稀土荧光编码探针提供理论依据。

项目摘要

在细胞和生物分子水平上进行生物信息探测是生物技术研究的前沿与热点。生物荧光标记、检测和成像技术是分子生物学的重要检测手段。荧光编码技术应用于生物信息检测是实现复杂生物环境下海量生物信息准确提取的有效手段,而在尺寸小于100nm 的光学探针中实现有效的荧光编码并进行生物分子编码标记是其中的核心技术。传统的荧光编码技术在某些方面存在着缺陷,例如:荧光蛋白质和有机染料的荧光光谱较宽且不对称,Stokes 位移也比较小,导致不同探针分子的光谱重叠,难以实现有效的区分。量子点荧光编码微球不同程度地存在着量子点泄漏、荧光共振能量转移等问题,这些问题导致了不同波段量子点发光强度的改变,极大地影响了荧光编码的准确性。同时,泄漏的量子点还存在着潜在的生物毒性。因此也局限了量子点荧光编码微球的应用。而在本项目中我们提出的利用镧系稀土离子具有f-f 跃迁的锐谱线发射和无可替代的特征光谱构造荧光编码探针,是一项具有创新性的工作。在本项目中,我们通过构建核-壳结构,将稀土上/下转换发光材料构造在同一纳米颗粒中,研制了在双模激发下用于荧光编码技术的稀土纳米探针。镧系离子的锐谱线光发射主要来源于它们丰富的4f 电子能级跃迁,光谱可覆盖从紫外到红外波段;十余种镧系离子都具有自己的特征光谱,利用稀土离子f-f 跃迁荧光谱线窄、特异性强以及上/下转换共存的双模激发特征,根据不同稀土离子上/下转换发光的峰位和相对强度的不同,设定了荧光编码规则;在具有稀土上/下转换发光的同一纳米颗粒中,通过双模激发模式,提高了荧光检测的分辨率和准确度;探讨了稀土双模激发荧光探针的可编码数量,研究了荧光编码的可区分性和应用条件。研究结果具有创新性,发表在《Journal of Materials Chemisrtry C》,《RSC Advances》等杂志上。在项目运行期间共发表学术论文18篇,获得发明专利授权4项,其中项目负责人为第一发明人专利1项;申请发明专利5项,其中项目负责人为第一发明人专利2项;获吉林省自然科学一等奖一项;人才培养包括在站博士后1名,博士研究生5名,硕士研究生5人。

项目成果
{{index+1}}

{{i.achievement_title}}

{{i.achievement_title}}

DOI:{{i.doi}}
发表时间:{{i.publish_year}}

暂无此项成果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其他相关文献

1

基于一维TiO2纳米管阵列薄膜的β伏特效应研究

基于一维TiO2纳米管阵列薄膜的β伏特效应研究

DOI:10.7498/aps.67.20171903
发表时间:2018
2

一种光、电驱动的生物炭/硬脂酸复合相变材料的制备及其性能

一种光、电驱动的生物炭/硬脂酸复合相变材料的制备及其性能

DOI:10.16085/j.issn.1000-6613.2022-0221
发表时间:2022
3

基于ESO的DGVSCMG双框架伺服系统不匹配 扰动抑制

基于ESO的DGVSCMG双框架伺服系统不匹配 扰动抑制

DOI:
发表时间:2018
4

基于二维材料的自旋-轨道矩研究进展

基于二维材料的自旋-轨道矩研究进展

DOI:10.7498/aps.70.20210004
发表时间:2021
5

二维MXene材料———Ti_3C_2T_x在钠离子电池中的研究进展

二维MXene材料———Ti_3C_2T_x在钠离子电池中的研究进展

DOI:10.19964/j.issn.1006-4990.2020-0450
发表时间:2021

赵丹的其他基金

批准号:21003071
批准年份:2010
资助金额:19.00
项目类别: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批准号:51506079
批准年份:2015
资助金额:21.00
项目类别: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批准号:21105130
批准年份:2011
资助金额:25.00
项目类别: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批准号:51309057
批准年份:2013
资助金额:25.00
项目类别: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批准号:61875071
批准年份:2018
资助金额:62.00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批准号:21203104
批准年份:2012
资助金额:26.00
项目类别: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批准号:81570240
批准年份:2015
资助金额:57.00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批准号:81802619
批准年份:2018
资助金额:20.00
项目类别: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批准号:21908215
批准年份:2019
资助金额:26.00
项目类别: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批准号:21201056
批准年份:2012
资助金额:23.00
项目类别: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批准号:31100826
批准年份:2011
资助金额:23.00
项目类别: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批准号:71874140
批准年份:2018
资助金额:45.00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批准号:51506117
批准年份:2015
资助金额:20.00
项目类别: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批准号:51775123
批准年份:2017
资助金额:60.00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批准号:60908031
批准年份:2009
资助金额:20.00
项目类别: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批准号:31300355
批准年份:2013
资助金额:26.00
项目类别: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批准号:31770538
批准年份:2017
资助金额:25.00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批准号:31871175
批准年份:2018
资助金额:60.00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批准号:81202134
批准年份:2012
资助金额:23.00
项目类别: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批准号:51204088
批准年份:2012
资助金额:25.00
项目类别: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批准号:71203180
批准年份:2012
资助金额:21.00
项目类别: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批准号:21563018
批准年份:2015
资助金额:40.00
项目类别:地区科学基金项目

相似国自然基金

1

具有荧光探针功能的微孔配合物的合成和性能

批准号:20971074
批准年份:2009
负责人:赵斌
学科分类:B0102
资助金额:33.00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2

近红外荧光开关与双光子激发荧光探针的设计、合成与生物探测研究

批准号:21373218
批准年份:2013
负责人:田志远
学科分类:B0805
资助金额:84.00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3

稀土MOF纳米荧光探针的设计合成及其生物应用

批准号:21401196
批准年份:2014
负责人:李幸俊
学科分类:B0502
资助金额:25.00
项目类别: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4

新型聚集诱导发光分子的设计合成以及多功能荧光探针的制备

批准号:21672220
批准年份:2016
负责人:张关心
学科分类:B0112
资助金额:65.00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