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安全的保障来自于"从农田到餐叉"的全食物链的安全。当前,家庭已经成为保障全食物链安全的"最消极的一环",各国50%到80%的食源性疾病均发生在家庭中。本项目从家庭食物储存行为、家庭食物准备行为、厨房设施使用及维护行为、个人卫生行为等四个层面对我国家庭环境下的食品安全风险进行了系统揭示与评价,确定我国家庭食品安全风险干预的重点对象和重点内容,评价家庭食品安全风险干预的渠道及信息发布源的可靠度,构建基于厨房自检卡及消费者教育的家庭食品安全风险干预模式并提出相关的保障措施。本研究必将为进一步提升全食物链的食品安全水平提供重大支持,同时又为国际上的相关研究提供了重要的研究思路和方法借鉴。
本项目立足于“从农田到餐叉”的全食物链安全的视角,通过回答“干预谁?”、“干预什么?”、“如何干预?”这三个问题,系统评价了我国家庭环境下的食品安全风险水平,探讨了家庭环境下食品安全风险干预的综合方法。.第一,.明确了家庭食品安全风险干预的重点人群,确定了家庭食品安全知识最为薄弱的环节,以及食品安全风险最高的食物处理行为,为开展针对性的家庭食品安全干预工作奠定了理论基础。.第二,.确定了消费者最偏好的家庭食品安全风险干预机构和干预渠道,发现了信任度和态度影响了消费者对政府机构的选择偏好,从而为构建高效的家庭食品安全干预工作的奠定了基础。.第三,.首次运用社会心理学理论探讨我国消费者的家庭食品安全行为,发现家庭食品安全行为除了受到知识的影响之外,还受到态度、感知行为控制、主观规范、习惯等社会心理因素的影响,在本研究中构建的基于对社会心理学变量进行干预的家庭食品安全干预模式取得了较好的干预效果,从而为开展创新的家庭食品安全干预模式提供了新思路。.第四,.探索了基于自检卡的家庭食品安全风险干预模式,根据参与者的自检结果对其进行个性化的干预,利用干预前后食品和器皿抽样及微生物化验的方式,评价了干预效果,避免了消费者自报告的行为与实际行为之间的偏差,为开展差异化的家庭食品安全干预模式提供了前瞻性的研究工作。.依托课题的研究,项目组取得了一系列的成果。发表了9篇刊物论文、2篇会议论文,其中英文刊物论文3篇,SCI检索收录论文2篇(影响因子均为2.8),EI检索收录论文1篇。参加国际学术会议并交流论文2次、做分组报告1次,参加国内学术会议并做分组报告1次。向吉林省政府提交决策咨询报告2篇,其中1篇在2014年被省长肯定性批复,1篇获评2012年度优秀决策咨询成果。培养40岁以下中青年技术骨干1人,博士在读2人,硕士毕业3人,硕士在读1人。与中国科学出版社签订出版合同,并将在2015年6月之前出版专著《中国家庭环境下的食品安全风险评价及综合干预研究》。另有3篇论文正在审稿之中,分别投到了SCI刊物《Food Control》(2篇)和《Food Protection》(1篇)。
{{i.achievement_title}}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环境类邻避设施对北京市住宅价格影响研究--以大型垃圾处理设施为例
自然灾难地居民风险知觉与旅游支持度的关系研究——以汶川大地震重灾区北川和都江堰为例
敏感性水利工程社会稳定风险演化SD模型
理财建议可以当做金融素养的替代吗?
固溶时效深冷复合处理对ZCuAl_(10)Fe_3Mn_2合金微观组织和热疲劳性能的影响
我国食品安全风险水平、风险来源及关键控制点研究
我国食品安全风险来源与控制研究
博弈视角下的我国省域循环经济生态效益综合评价及发展对策研究
我国海岛地震灾害特征分析及风险评价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