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自然科学基金课题(39960001)的研究,认为DV的发病机理与核酸序列改变关系更为密切;在贵州麻尾白纹伊蚊体内分离到DV2,当地夏秋季发热病人与贵州其它地区未见明显增多。该DV2毒力可能较弱,能否成为疫苗候选株?研究计划:对麻尾白纹伊蚊体内和DHF病人血清分离到的两株DV2作全基因序列测定和系统发生树的分析,比较毒力差异与核酸变异的关系,探讨其地理来源及遗传变异性;对两株DV进行E、NS1基因克隆和蛋白表达,研究其重要生物学功能,并分别免疫BALB/c小鼠动态测定免疫血清特异性IgG、IgM类和中和抗体水平,研究其免疫保护作用,为疫苗的研制奠定基础;对麻尾进行DV流行病学研究,随机抽取不同年龄段正常人血清检测抗DV 特异性IgG、IgM类抗体,推测流行年代;收集当地200例夏秋季发热病人血清进行抗DV 特异性IgG、IgM类抗体和病毒核酸检测和病毒分离,以观察发热病人与DV感染的关系
{{i.achievement_title}}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DeoR家族转录因子PsrB调控黏质沙雷氏菌合成灵菌红素
F_q上一类周期为2p~2的四元广义分圆序列的线性复杂度
基于全模式全聚焦方法的裂纹超声成像定量检测
丙二醛氧化修饰对白鲢肌原纤维蛋白结构性质的影响
PI3K-AKT-mTOR通路对骨肉瘤细胞顺铂耐药性的影响及其机制
2型登革病毒不同毒株E、NS1基因区核酸及其表达蛋白免疫作用的研究
对虾白斑综合症病毒(WSSV)不同毒力株的序列测定和毒力基因的分析
我国献浆人群中不同基因型人细小病毒B19毒株鉴定及生物学特性分析
狂犬病毒野毒株糖蛋白基因克隆及序列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