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金融危机爆发后,公允价值计量倍受争议。在此背景下,本项目拟在厘清公允价值计量的运用与权责发生制关系的基础上,以2007年我国实施新会计准则为切入点,分析公允价值计量对应计盈余质量的影响,从应计盈余的估计误差和价值相关性两个方面来考察新会计准则实施后公允价值计量对我国上市公司应计盈余质量的影响,并检验公允价值计量下应计盈余质量的变化对上市公司各利益相关者的决策有用性,为准则制定机构在准则制定中应如何完善公允价值计量的运用,解决公允价值计量与财务会计概念框架的协调问题,以及金融监管机构如何加强对公允价值计量的监管以防范金融风险提供理论支持和经验证据。
本项目在厘清公允价值计量运用与权责发生制关系的基础上,以2007年我国实施新会计准则为切入点,从应计盈余估计误差、应计盈余持续性、应计盈余价值相关性和总体应计盈余等方面分析新会计准则实施后公允价值计量对我国上市公司应计盈余质量的影响,并考察了公允价值计量下应计盈余质量的变化对上市公司各利益相关者的决策有用性,进而从应计盈余质量的角度检验我国会计改革的效果。.本项目的研究成果回答了下列问题:.1. 2006年我国会计准则改革对上市公司应计盈余质量产生了何种影响?.2.从应计盈余质量角度看,我国会计改革是否取得了预期的效果?.3.公允价值计量对应计盈余质量产生了何种影响?.4.新会计准则实施后,公允价值计量下上市公司应计盈余质量的变化会对各利益相关者的决策产生何种影响?.本项目的贡献和主要研究结论如下:.1.基于财务会计概念框架的会计信息质量特征,在会计信息质量特征的基础上,构建了分析和评价我国上市公司公允价值计量下应计盈余质量的测度指标,以合理测定我国上市公司2007实施新会计准则后公允价值计量下应计盈余质量的时间序列变化趋势。.2.在金融危机背景下,基于2007年新会计准则扩大公允价值计量运用的特点,分析公允价值计量对应计盈余质量的影响,不仅有助于评价我国新会计准则的实施效果,还有助于化解关于公允价值计量与金融危机关系的争论。.本项目的实证检验结果表明,公允价值计量的采用会显著提升应计盈余质量。在2007年公允价值计量相关准则实施后,采用公允价值计量的公司的应计盈余持续性、应计盈余价值相关性显著提高,这些公司的总体应计盈余质量也显著提高。不过在应计盈余估计误差上,公允价值计量对应计盈余质量也有一定的负面影响。.3.结合我国制度背景,分析了公允价值计量下应计盈余质量变化对各利益相关者产生的经济后果,有利于各利益主体评价财务报告的有用性。.本项目的经验证据表明,应计盈余质量会影响各利益相关者的决策。具体表现为:总体而言,应计盈余质量的改善会提高股东回报、增加管理层资本投资额和降低外部融资额;应计盈余质量越差的公司,审计费用越高,分析师盈利预测误差也越大,并且更有可能收到非标准审计意见。.4.通过分析应计盈余质量对资本成本的影响,探讨了公允价值计量下应计盈余质量变化对资本市场资源配置的影响。研究发现,应计盈余质量对权益成本有一定影响。
{{i.achievement_title}}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玉米叶向值的全基因组关联分析
监管的非对称性、盈余管理模式选择与证监会执法效率?
宁南山区植被恢复模式对土壤主要酶活性、微生物多样性及土壤养分的影响
中国参与全球价值链的环境效应分析
针灸治疗胃食管反流病的研究进展
公允价值信息风险及决策有用性研究
公允价值分层计量、风险决策与审计质量:基于实证与实验的双重检验
应计与真实盈余管理对审计意见监管有用性的影响机理及其经济后果研究
会计准则改革与合并/母公司报表盈余信息的决策有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