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对"黑河流域生态-水文过程集成研究"重大研究计划中的核心目标――"建立我国内陆河流域科学观测-试验、数据-模拟研究平台",联合多学科、多机构、多项目的科研人员,开展星-机-地一体化的多尺度综合观测试验,力争显著提升对流域生态和水文过程的观测能力,建立国际领先的流域观测系统,服务于流域生态水文集成研究。本项目的目标是:(1)完成试验目标、观测量、规范、真实性检验方案等方面的总体设计;协同"黑河计划"有关项目开展联合试验;在严格质量控制的基础上,分阶段向"黑河计划"提交原始观测数据和数据产品。(2)开展航空微波遥感试验,一方面提供生态水文模型所需的高分辨率DEM;另一方面发展和改进流域生态水文过程研究中的几个关键变量(雪深、雪水当量、土壤水分和地表冻融)的微波遥感方法。(3)开展航空涡动相关测量,获取异质性地表的大尺度蒸散发量等通量观测资料,为核心生态水文过程的尺度转换研究提供基础数据。
发展流域观测系统、开展综合观测试验,是发展流域科学的重要前提之一。作为“黑河流域生态-水文过程集成研究”计划的组成部分,黑河流域生态-水文过程综合遥感观测试验于2012年启动,试验由四个重点基金项目组成项目群执行,本项目的主要目标之一是完成HiWATER的总体设计并组织项目群完成所有的既定观测任务,集成观测数据,提供给“黑河计划”数据共享平台。.经过四年的努力,项目取得了以下重要结果:(1)设计并组织完成了黑河流域生态-水文过程综合遥感观测试验。组织项目群并与其他项目密切协同,建立了技术先进的多尺度-网络-立体-精细化的黑河流域综合观测平台,开展了国际领先的通量观测矩阵及生态水文无线传感器网络试验,搭载成像光谱仪、激光雷达、热红外成像仪和微波辐射计,针对核心试验区,开展了22个架次,总计超过100小时的航空遥感试验。来自38家单位的390多位科技人员参加了试验。试验显著提升了流域生态水文观测能力,有力支持了一系列的生态、水文、遥感模型研发和相关成果产出,并在尺度转换及与之密切联系的采样设计、异质性度量、不确定性分析方面取得了实质性进展。在IEEE Geoscience and Remote Sensing Letters、Remote Sensing和Agricultural and Forest Meteorology发表3个专刊。试验得到了专家和同行的普遍承认,被国际同行评价为“世界级的观测”、“中国内容最丰富的水文遥感试验"、“中国的综合流域科学”。黑河流域也因此被作为国际水文计划等多个国际计划的试点流域,为提升“黑河”的国际影响力做出了贡献。(2)具体负责开展了10个架次的航空微波遥感试验,结合地面加密观测和无线传感器网络数据集,发展了考虑不确定性的土壤水分微波遥感集合反演方法,系统开展了地表土壤水分反演的不确定性研究,定量分析了模型参数不确定性、观测不确定性和反演策略对土壤水分反演不确定性的影响,提出了控制并减小不确定性的方法。(3)发表32篇期刊论文(SCI论文22篇)。其中,美国气象学会会刊(影响因子:11.574)封面上以“中国的综合流域科学”为题对HiWATER总体介绍文章做了亮点报道,该论文已被SCI引用118次。2014年发表在《国家科学评论》(NSR)的论文,已被SCI引用35次。以上两篇论文入选ESI热点与亮点论文。
{{i.achievement_title}}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基于分形L系统的水稻根系建模方法研究
涡度相关技术及其在陆地生态系统通量研究中的应用
黄河流域水资源利用时空演变特征及驱动要素
拥堵路网交通流均衡分配模型
近 40 年米兰绿洲农用地变化及其生态承载力研究
黑河流域生态-水文过程综合遥感观测试验:航空光学遥感
黑河流域生态-水文过程综合遥感观测试验:定标与真实性检验
黑河流域生态-水文过程综合遥感观测试验:水文气象要素与多尺度蒸散发观测
黑河寒区水文过程小流域综合观测与模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