钛酸铋钠(BNT)基无铅压电陶瓷是最有潜力取代铅基的材料体系,但是其压电性能仍远低于铅基陶瓷,如何进一步提高BNT基陶瓷的性能是目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本课题以量子化学、固体物理、计算物理化学理论为指导,利用非平衡态热力学对Na-Bi-Ti-O-M (M=K、Nb、Ta、Ba等)多元体系进行分析和材料化学设计,采用水热法及微波水热法合成自组装织构钛酸铋钠基无铅压电陶瓷,研究其热力学条件和动力学生长过程;通过探讨形核-结晶-溶解过程,揭示微波水热生长环境中外场对BNT晶粒取向、压电性能的作用机理;探讨织构结构对性能的影响;通过A、B位掺杂改性,合成取向生长的BNT基无铅压电陶瓷,研究掺杂离子对材料物相、微观结构、压电性能的影响,最终获得d33高于200pC/N的BNT基无铅压电陶瓷,从而发展一种微波水热法合成低维织构材料的新技术。
钛酸铋钠(BNT)基无铅压电陶瓷是最有潜力取代铅基的材料体系,但是其压电性能仍远低于铅基陶瓷,如何进一步提高BNT基陶瓷的性能是目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本课题通过Na-Bi-Ti-O-M (M=K、Nb、Ta、Ba等)多元体系物理化学设计,确定合成条件,合成自组装织构BNT陶瓷材料,揭示了织构BNT晶体生长机理。采用原子力显微镜的压电响应显微镜观察BNT无铅压电陶瓷铁电畴。织构化BNT陶瓷具有铁电性,畴界受形貌边界影响。采用水热法合成了(1-x)BNT-xKNN (0≤x≤0.09)陶瓷粉体,系统讨论了水热合成温度、保温时间、钛源、碱度对合成材料物相与显微形貌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当前驱液中KOH/NaOH=1:7(摩尔分数),碱液浓度为12mol/L,Ti4+/Bi3+=2:1,以Ti(OC4H9)4为钛源,在210℃反应24h成功水热合成了分散性好、形貌规则的(1-x)BNT-xKNN (0≤x≤0.09)陶瓷粉体,当0.04≤x<0.05时,陶瓷的物相和形貌都发生了转变,说明陶瓷具有准同型相界,且当x=0.04时,陶瓷的压电常数d33达到最大值96pC/N。
{{i.achievement_title}}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玉米叶向值的全基因组关联分析
基于一维TiO2纳米管阵列薄膜的β伏特效应研究
涡度相关技术及其在陆地生态系统通量研究中的应用
氟化铵对CoMoS /ZrO_2催化4-甲基酚加氢脱氧性能的影响
2016年夏秋季南极布兰斯菲尔德海峡威氏棘冰鱼脂肪酸组成及其食性指示研究
钛酸铋钠基微晶无铅压电材料微结构与性能优化研究
织构化铌酸钾钠基无铅压电陶瓷的缺陷设计与调控
钛酸铋钠基弛豫型无铅压电薄膜及相关性能
铌酸铋钠基压电织构陶瓷的高温压电性能及导电机制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