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菌和氮磷分别是影响蓝藻种群的重要的生物因子和非生物因子之一。本项目拟通过室内模拟和实地采样试验,利用PCR、变性梯度凝胶电泳(DGGE)、分子克隆等技术手段,从种群水平上,研究在氮磷和外源复合菌群的作用下,菌-藻群落的变化特征、蓝藻的生长趋势、细菌种群的多样性及优势种群的演替,揭示菌-藻种群的相互作用与蓝藻消涨之间的内在联系,探讨利用外源微生物增强细菌的调控作用,恢复菌-藻种群动态平衡的可行性,达到对蓝藻水华进行早期预防的目的。.本项目首次将氮磷和外源微生物作用与菌-藻的群落结构特征、蓝藻的生长趋势结合起来研究,有助于深入了解引起水华的环境因素(氮、磷和光照等)、微生态学机理,以及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从而对蓝藻水华进行科学地防治提供理论基础和依据。
{{i.achievement_title}}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疏勒河源高寒草甸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氮变化特征
桂林岩溶石山青冈群落植物功能性状的种间和种内变异研究
水氮耦合及种植密度对绿洲灌区玉米光合作用和干物质积累特征的调控效应
不同施氮方式和施氮量对马尾松和木荷幼苗根系土壤细菌群落的影响
2017年冬季斯科舍海南极磷虾种群结构变动研究
高氨氮胁迫下膜曝气菌藻生物膜碳氮耦合转化与分子调控机制
脱氮菌群富集改性给水厂污泥同步控制氮磷污染的特征与机制
菌藻共生序批式泥膜系统构建及氮磷去除强化机制研究
沉水植物影响下氨氧化菌(AOA和AOB)的群落结构变化及对氮循环的环境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