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现有研究不同,本项目主要是从银行贷款和商业信用视角研究内部控制的管制效应。为了研究我国《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的实施效果,本项目利用内部控制指数和上市公司相关财务数据,通过理论分析与实证研究,试图回答以下三个问题:(1)银行与商业信用债权人是否能识别上市公司内部控制质量;(2)银行与商业信用债权人识别内部控制的能力是否会影响债务的治理效应;(3)基于内部控制的视角,研究银行贷款与商业信用的相互关系。本项目研究扩展了相关理论;从银行等债权人视角研究内部控制问题,应能更好地从多个角度分析相关政策的实施效果,提供相应的政策建议;本项目研究亦能为银行和商业信用债权人如何系统规避风险,进而维护金融稳定提供相关经验证据。
本项目较好地执行了原研究计划,部分研究内容已超过了预计的研究范围。研究发现:内部控制信息披露具有明显的经济后果,这表现在:(1)充分的内部控制信息披露(或内部控制质量越高),有助于抑制经理人侵占股东利益的第一类代理成本问题,有助于抑制大股东侵占小股东利益的第二类代理成本问题。(2)银行能在一定程度上识别上市公司内部控制质量,表现为内控质量较高(或更充分的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公司,能获得更多的长期贷款、贷款期限也显著提高,商业信用周期也更长。但银行仅能识别国有上市公司内部控制质量,却无法识别民营上市公司内部控制质量。这些情况的出现,应当与我国银行业的市场化改革,以及政府对银行的干预有关。(3)审计师会对内部控制信息披露做出反应,即低质量内部控制(或不充分的内部控制信息披露)被出具非标准审计意见的概率明显更高。这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了,内部控制质量确实是影响盈余质量的一个重要因素。而外部治理与外部审计对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经济后果产生了显著影响,表现为:(1)在外部治理环境较好的地区,内部控制抑制代理成本的功能反而更低;(2)对于高审计质量样本,内部控制抑制代理成本的功能反而更低;(3)随着内部控制质量的提高(或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程度的提高),审计师识别盈余管理的程度反而下降。
{{i.achievement_title}}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基于一维TiO2纳米管阵列薄膜的β伏特效应研究
特斯拉涡轮机运行性能研究综述
中国参与全球价值链的环境效应分析
端壁抽吸控制下攻角对压气机叶栅叶尖 泄漏流动的影响
基于ESO的DGVSCMG双框架伺服系统不匹配 扰动抑制
中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水平与溢价研究
上市公司内部控制重大缺陷披露行为选择研究
中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溢价度量模型及实证研究
商业信用与出口企业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