肾移植是治疗终末期肾功能衰竭最理想的方法。为防止排斥反应的发生,肾移植受者需终生服用免疫抑制剂,其对人体具有一定的副反应且费用昂贵。因此,肾移植也给受者带来了一系列社会、心理问题,影响其康复和生活质量。如何提高受者的生活质量是肾移植研究的重点之一。课题拟基于Lazarus and Folkman's (1984) 压力和应对理论,综合自我效能、社会支持、生活质量理论和研究成果,建立移植相关临床因素(排斥反应、感染、免疫抑制剂副作用、透析时间、移植肾来源、移植后时间),人口统计学因素(性别、年龄、教育水平、就业),社会心理因素(自我效能、社会支持、健康认知评价、应对)和生活质量之间的理论模型,通过路径分析,检验和优化该模型,确定影响肾移植受者生活质量的因素,为发展促进肾移植受者康复和改善受者生活质量的干预措施提供理论基础。本课题对于创新肾移植受者生活质量及其影响因素的评价方法具有重要意义。
研究背景.肾脏移植是治疗终末期肾病最有效的手段,目前,我国每年的肾移植总数仅次于美国,位居世界第二位。然而,肾移植受者术后以至终生都要面临很多问题,他们要严格遵守复杂的治疗方案,同时他们还要面临免疫抑制剂药物副作用的影响、潜在的排斥反应的威胁、感染和移植后并发症的发生,以及医疗费用的支付等,这些问题会影响受者的生活质量。如何提高肾移植受者的生活质量是移植专业人员关注的焦点。然而,国内关于肾移植受者生活质量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不多,特别是缺乏理论指导的研究。.研究内容.本项目主要调查肾移植受者的生活质量及其影响因素,基于压力与应对理论,结合社会认知理论等建立影响肾移植受者生活质量的理论模型,验证假设理论模型,探讨肾移植受者的压力(临床相关因素)、自我效能、领悟社会支持、健康认知评价、应对方式和生活质量的关系,确定肾移植受者生活质量的影响因素。.主要结果.本项目调查的605例肾移植受者平均年龄为45.55±11.93岁,生理健康和心理健康平均得分分别为47.15±6.75 和46.12±9.81分,低于常模。对202例调查者的数据进行路径分析,结果显示,自我效能对负性评价有直接负性效应,对其“屈服”应对方式有直接和间接负性效应,对生理健康有直接和间接正向效应。领悟社会支持对其健康认知负性评价有负向直接效应;对其“屈服”应对方式有负向直接和间接效应,对其心理健康有正向直接和间接效应。药物副作用症状影响对其“屈服”应对方式有正向直接和间接效应,对其“回避”应对方式有直接正向效应,对其心理健康有负向直接和间接效应。肾移植受者对健康压力的负性评价对其“屈服”应对方式有直接正向效应,对其生理和心理健康有负性直接和间接效应。肾移植受者的“屈服”应对方式对其心理健康有负性直接效应。经济负担、肌酐指标以及药物副作用症状影响对其健康认知的负性评价有直接正向效应。.结论及意义 .肾移植受者的生活质量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包括生理因素、心理社会因素和行为因素),各个因素通过不同的路径最终影响受者的生活质量。本项目的研究发现可帮助移植专业人员制定有效的、有针对性的干预措施提高肾移植受者的应对技能和生活质量。另外,移植专业人员不仅应掌握受者生理障碍对其生活质量的影响,还应了解受者的健康认知,帮助受者改变其负性评价,进而提高其整体的生活质量。
{{i.achievement_title}}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论大数据环境对情报学发展的影响
基于LASSO-SVMR模型城市生活需水量的预测
肉苁蓉种子质量评价及药材初加工研究
天津市农民工职业性肌肉骨骼疾患的患病及影响因素分析
宽弦高速跨音风扇颤振特性研究
肾移植受者服药依从性预测模型的建立与检验
HLA基因PRA及细胞因子监测对肾移植受者免疫调控研究
肾移植受者免疫低反应状态的评价及其与免疫耐受的关系
肾移植受者血清多反应性抗体与HLA抗体的相关性及影响移植肾长期存活的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