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薪酬的作用非常重要。然而,不论实际收入高低,我们经常听到员工抱怨自己的收入少。本研究依据心理账户理论,试图揭示我国员工对组织的经济性薪酬所进行的心理分类和计量机制,以解释这种现象,并为提高员工薪酬满意度奠定理论基础。研究假设员工将组织的经济性薪酬分别放在了不同的心理账户中,而将有些组织的回报在心理上打折,有的甚至放在了休眠账户,最终导致组织的薪酬支出没有产生应有的激励效果。本研究拟揭示员工经济性薪酬的心理账户种类;心理账户随货币单位变化的计量规律;各账户间汇总的计量机制;不同收入、职位、年龄员工的心理账户汇总机制差异;不同的心理账户对薪酬满意度、组织认同、离职意愿、组织公民行为等的影响力差异等。一方面揭示组织经济性薪酬的心理计量规律,丰富薪酬激励理论;另一方面,在不增加人力成本支出的前提下,基于心理帐户激励规律改进组织支付方式,提高员工的薪酬满意度与激励效果。
{{i.achievement_title}}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农超对接模式中利益分配问题研究
生物炭用量对东北黑土理化性质和溶解有机质特性的影响
地震作用下岩羊村滑坡稳定性与失稳机制研究
卡斯特“网络社会理论”对于人文地理学的知识贡献-基于中外引文内容的分析与对比
职场排斥视角下服务破坏动因及机制研究——基于酒店一线服务员工的实证研究
企业内部薪酬差距对员工态度和组织绩效的影响
服务接触中顾客欺凌行为影响服务员工的心理机制研究
奖酬对知识员工创新绩效影响的心理机制及员工特性的调节效应
员工分享式薪酬计划的效应研究:美国经验与中国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