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磁/铁电复合材料不仅具有单一材料的铁磁、铁电等各种性能,而且由于铁性的耦合协同作用,还会产生新的磁电效应,使其在多态信息储存器、新型记忆介质等方面具有巨大的应用前景。本项目以BaTiO3作为铁电相、以NiFe2O4、CoFe2O4、La0.7Ca0.3MnO3、La0.7Sr0.3MnO3作为铁磁相的复合体系为研究对象,采用高分子网络凝胶法制备核(铁磁相)/壳(铁电相)结构磁电纳米复合粉体,用复合粉体制备铁磁相颗粒均匀分散在铁电相基体中的理想0-3型颗粒磁电复合陶瓷,以实现铁磁相颗粒在纳米尺度上与铁电相复合,并获得良好的复合界面,提高二者之间的乘积相互作用,进而获得高的磁电效应。研究材料的可控制备,系统地研究材料结构(晶体结构、显微结构和电子结构)、铁磁、铁电及磁电效应特性,寻找微结构与磁电耦合效应的内在关联机制。基于实验数据,建立0-3型颗粒磁电复合结构模型,研究磁电耦合机制。
采用聚丙烯酰胺凝胶法开展了包括YMn2O5、YMnO3、BiFeO3、TbFeO3、TbMnO3、Bi2Fe4O9、CoFe2O4、NiFe2O4、BaTiO3、SrTiO3、La0.7Sr0.3MnO3、La0.7Ca0.3MnO3等各种新型功能材料纳米颗粒的制备。研究了络合剂、pH值、丙烯酰胺/双丙烯酰胺的比例等实验参数对纳米颗粒的纯度、颗粒形貌、平均颗粒尺寸的影响;通过调节实验参数制备出了不同粒度的纳米颗粒。利用TG-DSC、FTIR、XRD、SEM、TEM、紫外-可见漫反射光谱、荧光光谱等各种方法研究了制得纳米颗粒的晶体结构、电子结构、显微形貌、成分等。对制得纳米颗粒的铁磁性、铁电性及光催化性能进行了系统研究,获得许多有意义的结果。. 采用聚丙烯酰胺凝胶法制备出具有核-壳结构的(1−x)La0.7Ca0.3MnO3(LCMO)/xMgO系列复合粉体,将制得的复合粉体压片、烧结,制备出0-3型(1−x)LCMO/xMgO复合材料,系统研究了其晶体结构、显微结构及磁电输运特性。结果发现,通过改变MgO的含量x可以调控两相之间的晶格失配对LCMO纳米颗粒产生的应力效应、以及LCMO磁性颗粒之间的自旋隧穿效应,从而实现对其磁电输运特性的调控。. 采用聚丙烯酰胺凝胶法制备出核-壳结构的CoFe2O4/BaTiO3、NiFe2O4/BaTiO3纳米复合粉体,将制得的复合粉体压片、烧结,制备出0-3型的CoFe2O4/BaTiO3、NiFe2O4/BaTiO3纳米磁电复合材料。对制得复合材料的结构、微结构、铁磁性、铁电性等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同时,与清华大学合作,对制得复合材料的磁电性能进行了研究,观察到了明显的磁电效应,同时也观测到了常规复合材料所不具有的新现象,如磁电开关效应。根据获得数据,初步提出磁电耦合的物理模型。相关研究成果正在进一步整理当中。. 受本项目资助,已完成并发表研究论文25篇,其中19篇为SCI杂志,6篇在EI期刊发表,另外,有多项相关研究成果正在整理发表当中。研究成果获得甘肃省高校科技进步一等奖(2010年)、三等奖(2012年)各1项。参加国际学术会议4次,邀请4名相关研究领域的国内知名专家来课题组进行学术指导。培养硕士研究生13名,其中已经毕业6名,联合培养博士研究生1名。
{{i.achievement_title}}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Protective effect of Schisandra chinensis lignans on hypoxia-induced PC12 cells and signal transduction
演化经济地理学视角下的产业结构演替与分叉研究评述
玉米叶向值的全基因组关联分析
Efficient photocatalytic degradation of organic dyes and reaction mechanism with Ag2CO3/Bi2O2CO3 photocatalyst under visible light irradiation
基于一维TiO2纳米管阵列薄膜的β伏特效应研究
渗流型铁电铁磁复相高性能吸波材料的制备与性能研究
二维单晶铁电-铁磁复合纳米结构的可控制备、表征及性能研究
纳米结构铁电-铁磁共存材料的物理机制与形成
高温低铅铋系压电、铁电-铁磁多功能材料的设计、制备科学与性能机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