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有效部位及其与生物黏附材料相互作用的吸收机制对构建GBDDS的影响

基本信息
批准号:81274094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资助金额:70.00
负责人:朱春燕
学科分类:
依托单位: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用植物研究所
批准年份:2012
结题年份:2016
起止时间:2013-01-01 - 2016-12-31
项目状态: 已结题
项目参与者:李展,党云洁,冯瀚洲,张丽梅,宋轶群
关键词:
胃肠道生物粘附载药系统生物黏附载体中药有效部位吸收机制
结项摘要

Three represatative parts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Panax notoginseng saponins, Pueraria flavonoids and pineapple leaf phenolic acids with low bioavailability and different physicochemical properties, as model drugs, chitosan as the bioadhesive material, using DNA microarray chip technology with intestinal perfusion method, Caco-2 cell model method and in vivo method, study the absorption mechanism and its interaction with the bioadhesive material and evaluate the role of law. From the view of intestinal absorption level, to explore the role of building the gastrointestinal bioadhesive drug delivery systems (Gastrointestional Bioadhensive Drug Delivery System, GBDDS), provide the scientific basis for the GBDDS design, and promote the study of high bioavailability GBDDS suitable for Chinese medicine

以低生物利用度且理化性质各具代表性的三种中药有效部位-三七总皂苷、葛根总黄酮、菠萝叶酚酸为模型药物,壳聚糖为生物黏附材料,应用DNA微阵列芯片技术,结合肠灌流法、Caco-2 细胞模型法及体内研究法,系统研究中药有效部位及其与生物黏附材料相互作用的吸收机制,评价其作用规律,从生物黏附材料与药物在肠吸收层面相互作用的角度,探索该作用对构建胃肠道生物黏附药物传递系统(Gastrointestional Bioadhensive Drug Delivery System,GBDDS)的影响,为GBDDS的设计提供科学依据,推动适宜中药特点的高生物利用度新型给药系统研究。

项目摘要

口服给药是中药的主要给药方式,但存在生物利用度低的普遍问题。主要是由于中药成分复杂性,理化性质的多样性,如水溶性差、脂溶性成分溶出速度差、苷类成分极性大跨膜吸收差等因素,从而影响口服生物利用度。此外,中药制剂的设计与制备缺乏科学的依据,也是造成中药口服制剂生物利用度低的原因。因此从吸收机制等基础研究入手,研究适合中药特点的高生物利用度给药系统制剂,发挥出中药的疗效与优势,不仅是临床用药的需要,也是在国内外医药品市场中显示其强大的竞争力的需求,更是中药现代化和国际化的要求。.为此,本项目选择具有代表性的三种理化性质不同的中药有效部位-三七总皂苷、葛根总黄酮、菠萝叶酸为研究对象,应用DNA微阵列芯片技术,结合在体单向肠灌注模型、Caco-2 细胞模型研究了药物的吸收机制及壳聚糖、卡波姆、羟丙基甲基纤维素等生物黏附材料对其吸收机制的影响,针对药物的特性筛选最佳的黏附材料,制备出载药生物黏附微丸,评价了其在大鼠体内的吸收与生物利用度。.研究结果显示,生物黏附材料影响药物的吸收,各种生物黏附材料既有促进吸收作用也有抑制吸收作用,且同一种生物黏附材料对不同药物的作用机制也不同。基于这一特性,系统考察黏附材料对具体药物吸收的影响,筛选黏附材料,用适宜的黏附材料及材料的组合做载体制备生物黏附微丸,通过促进药物跨膜转运及调节药物的释放速率,使三种药物生物黏附微丸制剂的生物利用度均得到了显著的提高(提高了1.79~3.20倍)。.项目的实施验证了基于药物吸收机制和与黏附材料的相互作用特征以指导选择黏附材料及其组合的研究思路,研究结果对构建高生物利用度胃肠道生物黏附药物传递系统具有指导意义。

项目成果
{{index+1}}

{{i.achievement_title}}

{{i.achievement_title}}

DOI:{{i.doi}}
发表时间:{{i.publish_year}}

暂无此项成果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其他相关文献

1

基于分形L系统的水稻根系建模方法研究

基于分形L系统的水稻根系建模方法研究

DOI:10.13836/j.jjau.2020047
发表时间:2020
2

一种光、电驱动的生物炭/硬脂酸复合相变材料的制备及其性能

一种光、电驱动的生物炭/硬脂酸复合相变材料的制备及其性能

DOI:10.16085/j.issn.1000-6613.2022-0221
发表时间:2022
3

农超对接模式中利益分配问题研究

农超对接模式中利益分配问题研究

DOI:10.16517/j.cnki.cn12-1034/f.2015.03.030
发表时间:2015
4

拥堵路网交通流均衡分配模型

拥堵路网交通流均衡分配模型

DOI:10.11918/j.issn.0367-6234.201804030
发表时间:2019
5

宁南山区植被恢复模式对土壤主要酶活性、微生物多样性及土壤养分的影响

宁南山区植被恢复模式对土壤主要酶活性、微生物多样性及土壤养分的影响

DOI:10.7606/j.issn.1000-7601.2022.03.25
发表时间:2022

朱春燕的其他基金

相似国自然基金

1

中药有效成分的吸收转运及其与生物分子相互作用的研究

批准号:30371757
批准年份:2003
负责人:刘忠英
学科分类:H3216
资助金额:7.00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2

基于“部位敲除法”研究中药菝葜抗炎有效部位群及其作用机制

批准号:U1404830
批准年份:2014
负责人:黄显章
学科分类:H3203
资助金额:31.80
项目类别:联合基金项目
3

中药汤剂微粒体系对有效成分吸收的影响及机制研究

批准号:81303239
批准年份:2013
负责人:杨晔
学科分类:H3206
资助金额:24.00
项目类别: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4

白及有效部位的吸收代谢机制及PK-PD研究

批准号:81460630
批准年份:2014
负责人:黄勇
学科分类:H3216
资助金额:45.00
项目类别:地区科学基金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