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项目明确了我国主要淹水水稻土(包括潮间带海洋沉积物和太湖底泥)中硝酸异化还原成铵过程的量为硝态氮加入量的3-15%,对传统观念提出挑战。添加有机物料、长期实行秸杆还田有利于该过程。该过程在一般淹水条件下都可发生,但受Eh影响较大,低Eh有利于该过程发生;受pH影响较小,偏酸环境更为有利。完成该过程的微生物主要是Bacillus菌和Ert-erobacter,其数量约为10(5)-10(6)/g,不及反销化菌的数量。在纯培养条件下大多数菌株还原成铵的效率为5-15%,少数菌株可达95%。发现部分菌株既可以将硝酸还原成铵又可还原成气态氮化物,疑具有反硝化和还原成铵两套成原系统,正在进行深入的研究。
{{i.achievement_title}}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双吸离心泵压力脉动特性数值模拟及试验研究
空气电晕放电发展过程的特征发射光谱分析与放电识别
地震作用下岩羊村滑坡稳定性与失稳机制研究
卡斯特“网络社会理论”对于人文地理学的知识贡献-基于中外引文内容的分析与对比
不确定失效阈值影响下考虑设备剩余寿命预测信息的最优替换策略
近代微分算子谱理论
微分与广义微分算子的谱及应用
分数阶微分谱及其重叠峰信号的定性与定量分析理论
微分算子的半群与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