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先前的研究中,鉴定了一个新的稻瘟病菌致病相关基因MgLDB1 (MG01057.6),Δmgldb1突变体在CM培养基上生长缓慢,丧失了产生无性和有性孢子及对感病寄主的致病性。MgLDB1含有一个LIM-bind结构域,进一步的生物信息学分析显示,在稻瘟病菌基因组中包含4个编码LIM蛋白的基因(MGG_06198.6、MGG_04377.6、MGG_05738.6和MGG_04186.6),研究这些LIM蛋白的生物学功能及其与MgLDB1的互作,对进一步阐明MgLDB1的作用方式和功能具有重大意义。本项目将采用基因敲除和互补的策略研究LIM蛋白的生物学功能,同时,用酵母双杂交的方法分析MgLDB1与上述4个LIM蛋白之间的相互作用。研究结果将揭示LIM蛋白在稻瘟病菌营养生长、生殖、致病等过程的功能及MgLDB1作为协同调控子的作用。
LIM结构域是一种进化上高度保守的双锌指结构,LIM蛋白在许多生物学过程中起重要作用。生物信息学分析发现,稻瘟病菌基因组中含4个具有LIM结构域的蛋白,分别为:MoPax1、MoLrg1、MoLrg2和MoLdp1。基因敲除实验表明,△mopax1突变体在CM培养基上生长极其缓慢,不能产生分生孢子,也不能形成附着胞,且对感病寄主致病能力丧失;△molrg1突变体生长缓慢,可产生极少量的畸形孢子,且△molrg1突变体的孢子不能形成附着胞,对感病寄主也无致病性。△molrg2突变体产生长形孢子,在疏水表面只能形成少量附着胞,但在植物表皮组织能够正常产生附着胞并侵染寄主;△moldp1突变体则无明显的表型变化。将完整的基因分别导入相应突变体进行基因互补实验,上述突变体的表型缺陷均可以恢复。进一步将LIM蛋白C端融合GFP,并通过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和蛋白定位分析表明,MoPax1-GFP位于整个细胞基质,而MoLrg1-GFP和MoLrg2-GFP定位于细胞隔膜孔。由于MoLrg1含多重结构域,并在稻瘟病菌形态分化和致病性中起关键作用,进一步构建了各个结构域分别缺失的互补载体,转化△molrg1突变体,实验结果发现LIM2(MoLrg1的第二个LIM domain)和RhoGAP结构域对MoLrg1的功能和蛋白定位是必需的,而LIM1仅影响MoLrg1蛋白定位。采用酵母双杂交技术对稻瘟病菌MoLdb1和LIM蛋白进行蛋白互作实验,结果未发现它们之间存在直接的互作关系。此外,实验还鉴定了稻瘟病菌的重要转录调控因子MoSom1和MoCdtf1,它们可形成复合体并作用于cAMP-PKA途径的下游调控稻瘟病菌的形态分化和致病性;表型和基因转录表达谱分析结果显示,稻瘟病菌MoLdb1与MoSom1存在遗传关系。上述研究结果表明,含LIM结构域蛋白MoPax1和MoLrg1在稻瘟病菌形态分化和致病性中起重要作用。
{{i.achievement_title}}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DeoR家族转录因子PsrB调控黏质沙雷氏菌合成灵菌红素
桂林岩溶石山青冈群落植物功能性状的种间和种内变异研究
丙二醛氧化修饰对白鲢肌原纤维蛋白结构性质的影响
PI3K-AKT-mTOR通路对骨肉瘤细胞顺铂耐药性的影响及其机制
卡斯特“网络社会理论”对于人文地理学的知识贡献-基于中外引文内容的分析与对比
水稻抗病蛋白Pia RATX1 结构域与稻瘟病菌效应因子相互作用的结构基础
两个棉花LIM-结构域蛋白基因在纤维发育中的功能研究
稻瘟菌NLP蛋白家族的生物学功能及作用机理研究
铜绿假单胞菌中GGDEF-EAL结构域基因PA0861的生物学功能及作用机制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