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条锈病是我国最重要的小麦病害之一,它的流行曾给我国的小麦造成了巨大的产量损失。小麦条锈菌越夏区是我国小麦流行成灾的源头,也是我国治理小麦条锈病的关键地区,尤其是陇南和川西北地区。随着越夏区改造高山冷凉地区改小麦而种其它作物,以及退耕还草的和农业结构的调整,越夏区小麦种植面积大幅减少,随之造成越夏区小麦条锈菌越夏寄主-自生麦苗和晚熟冬春麦的面积骤减。研究表明,杂草可作为小麦条锈菌重要的哺育寄主。国外报道,杂草在小麦条锈病的发生中起重要作用。我国越夏区杂草对我国小麦条锈病流行中起不起作用尚不清楚,是我们亟待弄清楚的问题。本项目利用已建立的小麦条锈菌分子检测体系技术,对我国关键越夏区感染条锈菌的杂草进行分子鉴定和毒性谱鉴定,明确越夏区杂草条锈菌是否为小麦条锈菌及在我国小麦条锈病发生中所起作用,这一问题的揭示将进一步为我国小麦条锈病的综合治理提供科学的决策依据,具有十分重要的实际意义。
甘肃陇南地区是我国小麦条锈病发生和新小种产生的策源地,常导致全国范围内的条锈病大流行并导致产量损失。条锈菌的越夏存活是条锈病发生的关键。该地区生长有多种杂草,且条锈病发生普遍。因此,明确该地区杂草在小麦条锈菌越夏存活与病害发生中的作用尤为重要。本研究通过三年的研究,明确杂草在甘肃陇南地区乃至全国小麦条锈病发生中的作用,按计划完成了本项目的研究内容。主要的研究结果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明确我国小麦条锈菌关键越夏区禾本科杂草种类多、分布广,条锈病发生普遍。.调查表明在我国小麦条锈菌关键越夏区生长有不同种类的禾本科杂草,分布在不同的海拨。确定这些禾本科杂草种类主要包括冰草(Agropyron cristatum)、披碱草(Elymus excelsus)、肥披碱草(E. siiricus)、早熟禾(Poa pratensis)、赖草(Leymus secalinus)与狗牙根(Cynodon dactylon)。其中冰草、披碱草、肥披碱草、早熟禾,且条锈病发生较严重,发病较为普遍,是陇南地区杂草条锈病的主要种类。.2. 明确我国条锈菌越夏区多种禾本科杂草是小麦条锈菌的辅助寄主,在小麦条锈病的越夏存活、在当地与越冬区秋季小麦条锈病发生提供初始菌源中起着重要“绿色桥梁”作用。通过人工接种共从冰草、早熟禾、披碱草与肥披碱草上分离获得侵染小麦铭贤169的条锈菌菌系392个(反应型为0;-4),占16.6%,其中79个经转接存活,占侵染小麦条锈菌菌系总数的20.2%。致病性测定表明杂草上获得的侵染小麦的条锈菌菌系表现明显的毒性多样性,推测其在小麦条锈菌的毒性变异中起一定作用。与当前我国小麦条锈病流行的优势小种CYR32致病性一致的菌系有3个,占6.4%;水源11致病类群有38个,占80.9%,比例较高;其次为杂46类群的菌系有20个,占42.6%;对洛夫林10与洛夫林13致病的菌系分别为7个与10个,占14.9%、21.3%; 有2个菌系对贵农22表现致病,而贵农22菌系是新近报道在甘肃首先鉴定的新菌系;少数菌系(如46号、25号)毒性对抗条锈病基因Yr5的载体品种Triticum seplta ablum表现毒性,应引起足够的重视。综合结果来看,冰草、早熟禾、披碱草与肥披碱草是小麦条锈菌的重要的辅助寄主,其中冰草、披碱草最易被小麦条锈菌侵染。
{{i.achievement_title}}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结核性胸膜炎分子及生化免疫学诊断研究进展
原发性干燥综合征的靶向治疗药物研究进展
基于Pickering 乳液的分子印迹技术
Wnt 信号通路在非小细胞肺癌中的研究进展
滴状流条件下非饱和交叉裂隙分流机制研究
云南越夏区小麦条锈菌有性繁殖对流行区小麦条锈病发生的影响
小麦条锈菌有性过程在毒性变异及病害流行中的作用研究
甘肃河西小麦条锈病对我国小麦条锈菌西北越夏区的作用研究
小麦条锈菌陇南越夏易变区持久控制工程系统基础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