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处方由腧穴配伍、针刺方法及相关刺激参数组成。由合谷与三阴交穴配伍的传统针灸助产处方源于我国西晋时期,是从古至今国内外临床使用率最高的助产处方。为了增强该方的可操作性,从而进一步提高其疗效,课题组自1996年起即对其实施方案的细化开展了系列的临床和基础研究,已发表相关论文19篇。本研究在前期已确定下针顺序、留针时间的基础上,以大鼠子宫肌收缩波幅、频率和血清激素水平为指标优选电针刺激参数以进一步优化该处方;并以优化的处方为干预方法从缝隙连接蛋白途径、钙离子途径、基质金属蛋白酶途径探讨传统针灸助产处方促进子宫收缩和宫颈成熟的分子生物学机制。为临床正确高效地使用这一传统针灸助产处方提供优化方案,为传统针灸助产处方的推广应用提供科学依据,以利于"自然分娩"和"母婴健康",同时亦为其他传统针灸处方的传承和发展提供新的研究模式.
以合谷-三阴交穴配伍的传统针灸助产处方是从古至今使用率最高的助产处方。本研究拟优选该处方的最佳电针组合方式,并探讨其助产的相关分子生物学机制。研究首先通过比较选择自由合笼法制备大鼠妊娠模型。此后,优选该处方的最佳电针组合方式。将Wistar雌鼠108只分批次随机分为空白组与妊娠组,妊娠组受孕后再随机分为模型组和6个电针组(连续波15 Hz、30 Hz、50 Hz,疏密波2/15 Hz、2/30 Hz、2/50 Hz)。电针组于妊娠第20日清晨予电针干预,同时模型组和空白组大鼠用布袋束缚,记录子宫收缩张力变化幅度、收缩频率及收缩波时间并测定血清雌二醇(E2)、孕酮(P)及前列腺素E2(PGE2)含量。据子宫收缩指标选出疏密波2/50 Hz为该处方的推荐组合,完善的优化方案为:先电针双侧合谷20min,再加针双侧三阴交5min,共留针25min,疏密波2/50Hz。并通过观察内分泌指标发现,电针助产处方可通过调节孕鼠血清E2、P和PGE2含量促宫缩;且不同电针参数对以上激素的调节效应有差异,参数选择不当可降低合谷-三阴交穴的促分娩效应;疏密波2/50 Hz电针干预可显著升高E2、PGE2含量,促宫缩效应更为明显。最后,以此为基础探讨该处方的相关机制,将22只Wistar孕鼠随机分为模型组和电针组, 11只同周龄Wistar雌鼠为空白组,电针组于妊娠第20日清晨以优化方案为干预方法,同时模型组和空白组大鼠用布袋束缚。分别从子宫收缩(三磷酸肌醇IP3、三磷酸肌醇受体1型IP3R1、肌球蛋白轻链磷酸化P-MLC、缝隙连接蛋白Cx-43)和宫颈成熟(白介素IL-8,基质金属蛋白酶MMP-9)两方面选取指标。发现电针可显著升高孕晚期大鼠子宫平滑肌中IP3含量,上调IP3R1、 IP3R1 mRNA、磷酸化MLC及Cx-43的表达,还可显著升高宫颈IL-8和MMP-9含量。认为电针该处方可通过对子宫平滑肌细胞内IP3介导的胞内钙库Ca2+释放的正调节作用,为增强子宫平滑肌收缩提供动力保证,并可通过细胞间缝隙连接蛋白途径增强收缩的协调性,加强子宫有序收缩;同时,通过升高宫颈组织MMP9的表达促宫颈成熟,达到多途径、成系统的促分娩作用。本研究验证传统针灸助产处方促分娩的科学性和有效性,为该处方临床应用提供优化方案,为其推广应用提供科学依据;亦为其他传统针灸处方的传承和发展提供借鉴模式。
{{i.achievement_title}}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小议《针灸大成》之金针拨障术
Ordinal space projection learning via neighbor classes representation
基于纳米铝颗粒改性合成稳定的JP-10基纳米流体燃料
Image super-resolution based on sparse coding with multi-class dictionaries
Phosphorus-Induced Lipid Class Alteration Revealed by Lipidomic and Transcriptomic Profiling in Oleaginous Microalga Nannochloropsis sp. PJ12
基于交感神经活性调节探讨电针针刺合谷穴在重症急性胰腺炎中的抗炎作用及相关机制
基于语义网络的传统针灸概念体系表示及应用研究
不同针灸刺激方式对穴区效应表达变化的比较研究
针灸改善CTX化疗小鼠骨髓抑制的分子生物学机制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