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e盐鞣革在经济和环境上是最佳的选择,但是由于 Fe(Ⅲ)盐易发生氧化还原作用,导致Fe鞣产品黄变、强度下降。由此,长期来Fe(Ⅲ)鞣在制革上无人问津。近年来,Fe(Ⅱ)鞣革已有报道,也因易被氧化以及鞣革收缩温度低而被放弃。本项目从配合物稳定性原理出发,兼顾配体的抗氧化性,利用申请者近年来对结合鞣机理和鞣法研究及前期的实践,力求寻找理想的有机配体和配合物组成。研究从二元配合物出发,以配合物稳定性为目的进行组分、形成条件分析。进一步与胶原形成Fe(Ⅱ)-有机物-胶原的三元配合物,使得该三元配合物有抗氧化、耐热稳定性高的特点。经过对Fe(Ⅱ)-有机物的结合鞣鞣法研究及胶原的组织结构分析,以保证在胶原网络内部形成理想的鞣性模块,最终完成具有优良的抗氧化、高收缩温度、色调浅淡的结合鞣革。为皮革的清洁无毒鞣法,废弃物可再生利用探索新途径。
本课题利用Fe(II)与有机物形成配体,提高Fe(II)的电位,降低Fe(II)向Fe(III)的转化。通过选择抗氧化性有机配体如,醛类鞣剂、酚类鞣剂和酚醛合成鞣剂等形成了Fe(Ⅱ) -有机物-胶原三元配合物,考察了胶原对二元配合物的影响,确定了配合物抗氧化、抗水解和耐热稳定性相关的组成。通过鞣制的热力学平衡考察,差示扫描量热法等研究在作用过程的程度、有效性。利用电镜分析考察Fe(Ⅱ)盐配合物在胶原纤维间的大小、分布以及尺寸变化特征,控制基本条件,使Fe(Ⅱ)盐或配合物能够达到最佳渗透与结合。得到Fe(Ⅱ)盐配合物鞣制浅色革,收缩温度达85 ℃以上。这些配合物不仅能有效提高胶原耐湿热稳定性,而且可以改善传统Fe(III)鞣的铁腥,储存不稳定等缺点。.本课题发表中文核心期刊13篇,SCI2篇,授权专利2项。
{{i.achievement_title}}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祁连山天涝池流域不同植被群落枯落物持水能力及时间动态变化
氟化铵对CoMoS /ZrO_2催化4-甲基酚加氢脱氧性能的影响
气相色谱-质谱法分析柚木光辐射前后的抽提物成分
城市轨道交通车站火灾情况下客流疏散能力评价
基于FTA-BN模型的页岩气井口装置失效概率分析
Fe0/Fe3O4/Fe(II)系统对水体中含氯硝基苯类有机物的降解机理及技术研究
硅对Fe2Al5稳定性的影响及Zn-Al-Si-Fe相平衡的研究
基于Fe-MOFs的催化剂构建及催化过硫酸盐降解有机物研究
Nd2Fe14B/α-Fe系纳米晶复合永磁材料的温度稳定性机制和矫顽力机理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