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建筑能耗的总量和在国民经济总能耗中的比例呈现逐年上升趋势。究其原因,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大量高档办公楼等公共建筑的兴建,特别是全社会人均住房面积和居住环境质量的逐步改善,必然导致全社会建筑能耗总量的增加。社会富裕阶层以及高薪阶层拥有的"豪宅"数量急剧增加,人均建筑能耗成倍增长,是建筑能耗总量增加的重要因素。尽管这些"豪宅"的单位建筑面积能耗"达到了现行建筑节能设计标准的要求",但是其人均建筑能耗还是远远高于全社会的平均值。面临建筑节能和减排的双重压力,实现建筑节能的战略目标,需要遵循社会公平性原则,研究建立建筑节能指标"分级"体系,让不同质量等级的建筑物达到不同的节能技术指标,以使得建筑质量等级"高"的建筑物,其建筑节能指标也"高",从而控制建筑能耗的增长速度。本课题拟通过建筑热工性能指标的实测和理论研究、建筑质量和成本的技术经济分析,为建立"分级"的建筑节能设计标准体系提供科学支持。
作者以西安市的既有住宅建筑为例,选取不同年代、不同面积和不同构造的住宅建筑作为样本,对既有数据、图纸进行整理编订,实地调研住宅建筑的热工参数、住户的收入情况和家庭人口数量等等。通过对不同质量等级典型建筑的热工性能和能耗指标现场测试、计算和模拟分析,建立了不同质量等级住宅建筑单位面积耗热量指标的分布规律。在此基础上,结合居民生活现状分析城镇住宅建筑的单位面积耗热量指标以及人均和户均耗热量指标的分布特征和规律,运用公平理论和需求层次理论,参考阶梯电价的方法和原理,初步为城镇住宅建筑的能耗指标做出了分级。.根据研究结果,依据单位面积人均耗热量指标,将城镇住宅建筑耗热量指标做出如下分级:.第一级:单位面积人均能耗在大于1Kw•h/m2•人•年小于3Kw•h/m2•人的,为第一级,此为基准建筑能耗指标,在此能耗指标区间的,不加收能耗使用费;.第二级:单位面积人均能耗在3-3.5Kw•h/m2•人•年以上的,为第二级,在此能耗指标区间的,加收能耗使用费10%;.第三级:单位面积人均能耗在3.5-4Kw•h/m2•人•年以上的,为第三级,在此能耗指标区间的,再加收能耗使用费10%;.补贴级:单位面积人均能耗小于1Kw•h/m2•人•年的,为补贴级,在此能耗指标以下,不但不加收能耗使用费,相反还应该进行能耗补贴。.课题通过对城镇住宅建筑能耗指标的分级研究,可以为相关建筑设计规范的制定提供指导,对单位面积人均耗热量指标超过社会平均值的大户型建筑提出了更高的节能指标要求,以利于实现能源使用的真正公平。通过这些措施,可以有效降低高能耗人群的建筑能耗,控制未来新增建筑的能耗增长,实现建筑节能的目标。.此外,课题的研究成果还可以为立法机关提供一定的立法技术支持。以研究成果推动立法机关制定具有强制执行力的规范性文件,对促进建筑节能法律体系的完善同样具有重要意义。
{{i.achievement_title}}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肝癌多学科协作组在本科生临床见习阶段的教学作用及问题
太阳能光伏光热建筑一体化(BIPV/T)研究新进展
公平视角下住房公积金储户补偿机制研究
“功效成分组”在中药毒/效物质基础研究中的应用
2009-2018 年期间尼泊尔地区 OLR 异常信号数据挖掘 数据集
既有住宅建筑节能改造中居民用能行为变化特性研究
江西珍稀濒危药用植物分级标准的研究
基于Microtox技术的中药毒性分级原理与标准研究
网格标准基础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