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研究以金沙江河谷常见的漆树科黄连木属清香木为研究对象,通过探究其花粉萌发、花粉管生长动态和种子萌发机制等,深入了解清香木个体和系统发育的起点;通过观测不同生境组合中的物候周期规律,探讨影响清香木生长发育的主要环境因子;通过观测种子对干旱胁迫和盐胁迫的响应,探讨环境胁迫对胚根胚芽生长的影响;通过观测种子的时空分布格局,测定种子散布方式、散布距离和散布格局,探讨有性生殖的潜在趋势;通过观测不同生境中清香木通过根茎萌蘖和枝条产生不定根等方式进行无性繁殖的情况,探讨当有性生殖受阻或环境有利于无性繁殖时,清香木种群的更新和扩展能力及其对环境的适应能力。研究有助于为干热河谷地区乡土树种退化提供新的解释,为未来可持续利用乡土植被资源提供新的视角,丰富人们对干热河谷植被退化的认识与理解,为干热河谷地区退化环境的恢复和物种资源的保护,发展具有地方特色的植被景观等提供理论参考和技术支持。
清香木(Pistacia weinmannifolia)是漆树科(Anacardiaceae)黄连木属(Pistacia)常绿灌木或小乔木,耐干旱瘠薄,是干热河谷地区理想的造林绿化先锋树种。清香木的繁育能够很好地解决干热河谷地区乔木林营造困难的问题,对于减缓当地水土流失和生态修复起到积极有效的作用。主要研究结论如下:.1、清香木在云南主要分布于石灰岩地区和干热河谷地区,是干热河谷地带理想的造林绿化先锋树种。作为干热河谷地区的乡土树种,清香木生长受到严重的水分胁迫,水分是限制清香木资源分布的关键因子。资源分布特征为:(1)清香木树形低矮而树干多弯曲,多为萌生林,树干基部粗而萌干细长较多;(2)主要分布在干热河谷的沟谷及沟底水热条件相对优越的地区;(3)受人为活动影响较大,在人为取樵、放牧、火烧等干扰严重之处或坡度更陡之处,多呈灌丛状,萌蘖更新的清香木在缓坡上生长良好,种子繁殖少见。 .2、常温干燥无光照条件下储存的清香木种子在20~30天时含水率下降最快,萌发力与种子活性也以此为转折点开始降低,清香木种子活性一般以45天为宜。种子带皮与否与萌发特性关系密切,带皮清香木种子,70天后完全丧失发芽能力,含水率为6.53%。无种皮香木种子,50天后完全丧失发芽能力,含水率为3.3%。.3、清香木幼苗期需水量较多,对水分的敏感度比较强,而一年生幼苗比两年生苗对水分的反应更为突出。清香木叶片生长对干旱胁迫最为敏感,在水分胁迫环境中幼苗的地上生物量、苗高、叶片、基茎等生长性状增长停滞,叶片面积和总数减少,甚至后期出现新芽、新叶枯萎的症状。清香木幼苗在一定程度上能够通过调整不同器官生物量的分配规律、将更多的物质分配给根系来适应干旱胁迫,将逆境的伤害降低到最小,这也是清香木在胁迫环境下的生存对策之一。在环境较优越的条件下,清香木幼苗的生长偏向于地上部分的增长,而在土壤水分胁迫下,幼苗的生长偏向于地下部分的增长,以获得更多的水分、养分,从而适应胁迫环境,在胁迫程度和时间的增加下,此种差异愈发明显。.4、土壤水分较适宜情况下主要是气孔因素影响清香木叶片光合作用。清香木干旱胁迫阈值在土壤含水量为16.9%(W5)和6.5%(W6)之间。Pn、Tr、Gs、Yield、ETR和qP均在W3达到最大值,说明W3最有利于清香木生长,即清香木的最适宜土壤水分含量在33.6%左右。
{{i.achievement_title}}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路基土水分传感器室内标定方法与影响因素分析
氟化铵对CoMoS /ZrO_2催化4-甲基酚加氢脱氧性能的影响
水氮耦合及种植密度对绿洲灌区玉米光合作用和干物质积累特征的调控效应
固溶时效深冷复合处理对ZCuAl_(10)Fe_3Mn_2合金微观组织和热疲劳性能的影响
夏季极端日温作用下无砟轨道板端上拱变形演化
全球变化背景下中国东部季风区自然物候时空变化研究
金沙江干热河谷地衣放线菌多样性研究
外来经济树种对红河干热河谷传粉网络的影响
全球变化背景下青藏高原关键区水份循环特征变化及其影响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