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刺对痛信息传递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研究是针刺镇痛研究中的重点。电针"内关"对急性心肌缺血引起的心肌痛具有良好的镇痛作用。ATP是具有生物学作用的信号分子,ATP及其作用的P2X受体,特别是亚型P2X3受体参与心肌痛伤害性信息传递。电针"内关"对P2X3受体介导的心肌痛信息传递通路是否产生影响及其机制的研究尚未见报道。本研究在前期工作基础上,以急性心肌缺血大鼠为观察对象,综合运用分子生物学技术,观察电针"内关"对大鼠心肌、脊髓背角、星状神经节、结状神经节和室旁核P2X3 、P2X2/3受体mRNA及蛋白表达的影响,在外周和中枢层面,全面了解P2X3受体在心肌痛伤害性信息传递过程中的作用,从ATP信号分子角度,揭示电针"内关"对心肌痛信息传递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研究结果将为针刺镇痛的作用原理及途径提供科学证明,对揭示针刺作用与神经递质受体功能之间的内在联系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研究以异丙肾上腺素(isoproterenol,ISO)注射诱发的急性心肌痛大鼠为观察对象,运用分子生物学技术,观察电针“内关”对大鼠心肌、脊髓背角、下丘脑等部位的P2X2、P2X3受体蛋白及mRNA表达的影响,从外周到中枢层面,全面了解P2X3受体在心肌痛伤害性信息传递过程中的作用,揭示电针“内关”对心肌痛信息传递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研究方法:将健康雄性SD大鼠分为随机分为正常组(N组)、对照组(C组)、心肌痛组(M组)、电针组(E组)、激动剂组(J组)、拮抗剂组(A组)、激动剂+电针组(JE组)、拮抗剂+电针组(AE组),分别予以处理。观察动物的行为学变化,采用West blotting、PCR技术和方法,检测各组大鼠心肌、脊髓背角、下丘脑P2X3、P2X2受体蛋白表达及mRNA表达。.研究结果:1.ISO诱导的急性心肌痛大鼠心肌、脊髓背角、下丘脑P2X3、P2X2受体蛋白表达及mRNA表达均明显增加,与正常组、对照组具有非常显著性差异(均为P<0.01);2.拮抗组心肌、脊髓背角、下丘脑P2X3 、P2X2受体蛋白表达及mRNA表达,与正常组相比明显增加;与心肌痛组相比均明显降低;激动组心肌、脊髓背角、下丘脑P2X3、P2X2受体蛋白表达及mRNA表达与心肌痛组相比无显著性变化(P>0.05);3.电针组心肌、脊髓背角、下丘脑P2X3、P2X2受体蛋白表达及mRNA表达与正常组相比,明显增加;与心肌痛组相比均明显降低(P<0.01或P<0.05);4.拮抗剂+电针组心肌、脊髓背角、下丘脑P2X3、P2X2受体蛋白表达及mRNA表达,与心肌痛组相比均明显降低(P<0.01);与电针组、拮抗组有一定差异;激动剂+电针组心肌、脊髓背角、下丘脑P2X3、P2X2受体蛋白表达及mRNA表达,与心肌痛组相比有一定差异,与电针组、激动剂组有一定差异。.研究结论:1.P2X受体参与ISO诱导的心肌缺血大鼠心肌痛痛信息的产生与传递。2.电针“内关”可对心肌痛痛信息的产生及传导产生影响;3.电针“内关”对心肌痛痛信息的影响与P2X受体,特别是P2X3的介导密切相关。与课题申请时所提出的假说基本一致。.本研究成果为针刺镇痛的作用原理及途径提供新的证明,对揭示针刺作用与神经递质受体功能之间的内在联系具有重要的意义。.
{{i.achievement_title}}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针灸治疗胃食管反流病的研究进展
采用黏弹性人工边界时显式算法稳定性条件
环境信息披露会影响分析师盈余预测吗?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源外泌体调控心肌微血管内皮细胞增殖的机制研究
国际比较视野下我国开放政府数据的现状、问题与对策
P2X3受体在颈部交感神经节细胞介导心肌痛伤害性信息传递作用的研究
电针“合谷”对炎性牙髓痛P2X受体介导的痛觉信息传递影响的研究
电针内关对心肌肥厚大鼠心肌细胞MAPKs信号通路的影响
P2X2/3受体在结状神经节细胞介导心肌痛伤害性信息传递的作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