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研究表明噻唑类杀菌剂的防病机理是诱导寄主产生系统抗病性。而本实验室多年的研究发现,噻枯唑防治水稻白叶枯病的原理不是因为药剂抑制菌体生长,而是干扰病原菌的致病过程,即与病原菌与寄主的早期识别过程有关;且该病原菌在离体和活体条件下对噻枯唑表现不同的抗药性表型。本项目通过构建抗药性突变体的基因组文库,活体筛选具有抗药性表型的转化子,克隆水稻白叶枯病菌的噻枯唑抗药性相关基因,通过基因功能互补验证该基因与噻枯唑抗性的相关性,明确该基因与病原菌致病性的关系,从而为探明水稻白叶枯病菌对噻枯唑抗药性机制提供分子生物学基础。其结果不仅能够揭示植物病原细菌对噻唑类杀菌剂新的抗药性分子机制,而且对于挖掘水稻白叶枯菌体内杀菌剂的新靶标和在分子水平上认识病原菌与寄主的早期相互作用具有重要意义。
{{i.achievement_title}}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涡度相关技术及其在陆地生态系统通量研究中的应用
祁连山天涝池流域不同植被群落枯落物持水能力及时间动态变化
DeoR家族转录因子PsrB调控黏质沙雷氏菌合成灵菌红素
氟化铵对CoMoS /ZrO_2催化4-甲基酚加氢脱氧性能的影响
水氮耦合及种植密度对绿洲灌区玉米光合作用和干物质积累特征的调控效应
水稻对白叶枯病抗性相关基因的克隆及其功能
水稻白叶枯病抗性基因Xa2的克隆和功能分析
水稻白叶枯病原菌无毒基因avrXa23的克隆及其与水稻关联蛋白互作的研究
植物青枯菌胞外多糖基因克隆及其与致病性关系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