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发现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上调基质金属蛋白酶9 (MMP9)表达,引起血脑屏障(BBB)破坏。阻断MMP9过表达将有效减轻脑缺血再灌注引起的BBB破坏。但调控MMP9表达的分子机制尚不清楚。MMP9过表达可降解BBB基底膜的Ⅳ型胶原并导致其部分脱落。盘状结构域受体1(DDR1)是细胞膜表面受体型酪氨酸激酶,它可与基底膜上脱落的Ⅳ型胶原结合后被活化。我们预实验发现脑缺血再灌注后DDR1活化,且活化的DDR1又可调控MMP9表达。因此,我们推测Ⅳ型胶原-DDR1-MMP9通路在脑缺血再灌注引起的BBB损伤起重要作用。本课题综合利用腺病毒过表达系统、报告基因系统、RNAi、抗体亲和沉淀结合质谱等技术,系统验证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中IV型胶原-DDR1-MMP9环路的存在,并初步阐明DDR1调控MMP9表达的分子机制,为脑缺血再灌注后BBB损伤机制提出新的认识,并为发现新的药物作用靶位提供线索。
DDR1属于圆盘状结构域受体型酪氨酸激酶,主要由胞外区、跨膜区和胞内激酶区三部分构成,胞内激酶区可发生酪氨酸磷酸化。正常情况下,DDR1主要表达于肺、肾、结肠和脑组织的内皮细胞。以往诸多肿瘤研究中已证实DDR1可通过与各型胶原的结合介导MMP9表达的上调和活性的增加,在肿瘤细胞的转移和扩散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当脑缺血性或外伤性损伤后,MMP9的表达明显增加,MMP9主要作用于血脑屏障基底膜而起破坏作用。但是DDR1和MMP9的关系在中枢神经系统的研究较少,而在脑缺血损伤后并未见报道。.本研究验证DDR1-MMP9通路在脑缺血BBB损伤中作用,并初步阐明DDR1介导MMP9表达的分子机制。本研究最主要研究结果如下:①应用免疫荧光和免疫印迹分析证实MCAO模型后DDR1表达增高,DDR1-siRNA可降低表达,并减轻脑损伤、减轻血脑屏障破坏。②MCAO后DDR1的磷酸化水平在24h达到高峰,MMP9的表达也有类似趋势。③采用氧糖剥夺模型,证实DDR1主要在神经元而非神经胶质细胞表达。给予Ⅳ型胶原刺激可在6h使DDR1表达增至顶峰。④检测DDR1磷酸化对MMP9 mRNA转录和蛋白表达以及酶活性的影响,通过Real-time PCR、Western blot和酶谱分析显示,以Ⅳ型胶原刺激DDR1磷酸化,可促进MMP9 mRNA转录和蛋白表达,提高MMP9的酶活性。利用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系统检测了DDR1表达水平对MMP9启动子活性的影响,结果显示,DDR1的水平与MMP9启动子转录活性呈正相关。⑤免疫沉淀结合SDS-PAGE电泳分离鉴定DDR1相互作用蛋白,显示胶原刺激DDR1活化后亲和力显著增强的相互作用蛋白有两条,分别位于55KD和43KD附近。.综上所述,本研究一方面系统验证脑缺血损伤中IV型胶原-DDR1-MMP9环路的存在,另一方面初步阐明DDR1调控MMP9表达的分子机制,为脑缺血再灌注后BBB损伤机制提出新的认识,并为发现新的药物作用靶位提供线索。本研究取得的成果如下:发表SCI论文1篇(Neurosci Lett),另有1篇在投;发表核心期刊论文4篇(2篇刊出,2篇待刊出),获得新型实用专利1项,培养硕士研究生3名。
{{i.achievement_title}}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低轨卫星通信信道分配策略
青藏高原狮泉河-拉果错-永珠-嘉黎蛇绿混杂岩带时空结构与构造演化
资源型地区产业结构调整对水资源利用效率影响的实证分析—来自中国10个资源型省份的经验证据
不同分子分型乳腺癌的多模态超声特征和临床病理对照研究
倒装SRAM 型FPGA 单粒子效应防护设计验证
连锁群选育法(Linkage Group Selection)在柔嫩艾美耳球虫表型相关基因研究中应用
高血压所致血脑屏障紧密连接破坏在脑白质病变发病机制中的作用研究
脑创伤后乳凝集素在血脑屏障继发性损伤中的保护作用及机制的研究
DNA损伤修复与MAPK通路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作用机制
AQP4在电针抗脑缺血再灌注后血脑屏障损伤中的作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