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白质病变在老年人和高血压患者中发生率很高,目前被认为可以增加脑卒中、血管性事件死亡、痴呆、步态失用和抗凝、抗血小板药物治疗过程中脑出血的发生率,严重影响老年人的生活质量。脑白质病变的防治困难,原因在于发病机制不明。高血压是其发生的主要危险因素,但具体机制不明。目前认为脑白质病变的发病与脑白质缺血和血脑屏障破坏有关。本研究拟应用高血压性脑白质损害的大鼠模型,在大鼠脑白质病变及其周围,通过透射电镜观察紧密连接的完整性,免疫荧光检测脑组织中血浆蛋白的渗出情况,神经纤维及髓鞘染色观察神经纤维损害,明确紧密连接破坏在脑白质病变发病过程中的作用。同时Western Blot检测脑组织中高血压后不同时间Claudin-5,Zo-1的表达,探讨紧密连接破坏促进高血压性脑白质损害的机制。并通过病毒转染Claudin-5基因观察增加Claudin-5表达对脑白质的保护作用。为寻找新的防治方法奠定基础。
本研究共选择雄性SD大鼠90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n=15)和RHRSP组(n=75),定期监测血压,分别在4周、8周、12周、20周、30周处死大鼠,进行WML分级,Loyez染色观察神经纤维改变,免疫荧光检测脑组织白蛋白漏出,透射电镜观察白质区域血脑屏障超微结构,western blotting测定紧密连接相关蛋白ZO-1、occludin的表达水平。结果发现与假手术组相比模型组血压明显增高(P<0.05),术后4周、8周明显(P<0.01),12周后血压趋于平稳。WML分级WML逐渐加重,胼胝体病变最明显,模型组术后4周、8周、12周、20周、30周分级依次为(0.4±0.2)、(0.8±0.2)、(1.4±0.2)、(2.2±0.2)、(2.6±0.2)。Loyez神经纤维染色发现在RHRSP8周时出现神经纤维紊乱,12周可见脑白质空泡形成,20周可见明显的脑白质疏松,30周进一步加重出现神经纤维紊乱、白质空泡形成,明显的白质疏松。脑白质白蛋白漏出在RHRSP12周前脑实质及血管周围未见明显血浆白蛋白漏出,20周可见血管周围白蛋白漏出,30周可见颗粒状白蛋白漏出到脑实质内,白质区域以胼胝体及尾核漏出最明显。透射电镜检测发现RHRSP4周及8周紧密连接无明显变化,12周时27个中有8个、20周时24个中9个、30周时20个中有11个破坏。与假手术组比较,RHRSP组ZO-1,occludin表达随时间延长逐渐下降(P<0.05);模型组术后各时间点间均较术前明显减少(P均<0.05)。通过以上结果,得出在RHRSP可以发现脑白质疏松的病理改变,病变最明显的部位在胼胝体。该模型可用于研究WML的病理和发病机制,其慢性进行性高血压诱发脑白质病变的过程更接近人类病理生理,且减少了遗传因素的影响。长期高血压可能通过减少紧密连接相关蛋白ZO-1,occludin表达,造成紧密连接断裂,从而损坏血脑屏障;血脑屏障损坏引起血浆物质如白蛋白漏出,造成神经毒性,引起WML,可能是WML发病机制之一。.目前已经发表中文论著两篇,英文摘要三篇被Vascog2013大会接受为壁报交流,另有一篇摘要在2011年欧洲卒中会议上被选为壁报交流。英文论著有三篇已投稿,尚在审稿过程中。已培养一名全日制硕士毕业,三名全日制硕士在读,三名同等学历硕士在读。
{{i.achievement_title}}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Intensive photocatalytic activity enhancement of Bi5O7I via coupling with band structure and content adjustable BiOBrxI1-x
基于SSVEP 直接脑控机器人方向和速度研究
丙二醛氧化修饰对白鲢肌原纤维蛋白结构性质的影响
TGF-β1-Smad2/3信号转导通路在百草枯中毒致肺纤维化中的作用
异质环境中西尼罗河病毒稳态问题解的存在唯一性
MMPs在电磁脉冲致血脑屏障紧密连接损伤中的作用及其机制研究
流体切应力在妊娠高血压发病机制中的作用
IL-1beta在慢性缺血性脑白质病变早期的作用及机制研究
白质消融性白质脑病发病机制中内质网应激反应的作用及其干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