缺血性脑卒中常引起严重的缺血缺氧性脑损伤,具有死亡率高、致残率高、复发率高的特点。由于神经保护剂的临床试验结果不尽如人意,故Green(Br J Pharm, 2008)提出今后应多考虑一些促进神经恢复或神经修复的治疗方法成为缺血性脑卒中治疗研究的新方向。另外,临床上能进行再灌注治疗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比例很低,且绝大部分为老年患者,而既往动物模型多为一过性局灶缺血,普遍采用青壮年动物,不能很好模拟人类脑卒中的病理状态。根据Green现实的考虑,结合L-丝氨酸在脑内的独特作用,我们设计本研究,拟在原有L-丝氨酸对成年大鼠短暂性脑缺血神经保护作用的基础上,采用老年大鼠永久性脑缺血梗死模型开展进一步的实验研究,探讨L-丝氨酸对缺血脑组织的神经保护作用以及对损伤部位脑组织的再生与修复、神经功能恢复方面的促进作用及相关机制,为脑缺血等疾病防治和神经保护药物的开发提供更多的理论依据和新的研究思路。
脑卒中是当今世界范围内的致死率、致残率最高的疾病之一。许多在前期研究中都具有良好神经保护效果的药物,临床试验结果都不尽如人意,其中很大的原因是由于有限的治疗时间窗。相对而言,神经再生对于脑损伤后数天甚至数周内都有益,因此,许多研究者提出今后应多考虑一些促进神经恢复或神经修复的治疗方法,或许可以提供卒中治疗的第二时间窗。L-丝氨酸是一种重要的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物质,对于维持中枢神经系统发育和正常脑功能至关重要。在我们前期的研究中已证实L-丝氨酸对于缺血脑损伤具有神经保护作用,结合L-丝氨酸在脑内的独特作用,我们设计本研究,探讨L-丝氨酸对缺血脑组织的神经保护作用以及对损伤部位脑组织的再生与修复、神经功能恢复方面的促进作用及相关机制。结果表明,L-丝氨酸对于永久性局灶性脑缺血具有明显的神经保护作用,其短期机制可能与增加缺血区脑组织的血供,激动脑血管内皮上钙离子激活的钾离子通道有关;而持续治疗能够增加损伤侧脑组织中神经营养因子的含量,同时促进内源性神经干细胞的增生,并促其迁移至损伤灶周围皮质,分化为成熟神经元,达到神经修复作用。而此前,国内外尚无他人将L-丝氨酸运用于脑缺血损伤的治疗与康复的研究,为此我们申请了国家发明专利。本课题相关的研究内容目前已在《Neurotherapeutics》、《Journal of Cerebral Blood Flow & Metabolism》、《PLOS ONE》、《Journal of neuroscience research》以及《Journal of neurotrauma》等国际权威期刊上发表,累计影响因子超过25,同时还有多篇国内核心期刊论文发表。另外,撰写了多篇会议论文,多次在本学科重要国际会议上,做口头汇报或壁报交流,其中项目主持人2011年和2013年荣获连续两届国际脑血流代谢协会“Young Investigator’s Bursary Award”。本研究为脑缺血等疾病防治和神经保护药物的开发提供了更多的理论依据和新的研究思路。
{{i.achievement_title}}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基于分形L系统的水稻根系建模方法研究
坚果破壳取仁与包装生产线控制系统设计
适用于带中段并联电抗器的电缆线路的参数识别纵联保护新原理
湖北某地新生儿神经管畸形的病例对照研究
动物响应亚磁场的生化和分子机制
针刺调节钙稳态对脑缺血后神经元损伤保护作用的研究
PGRN对脑缺血后的神经再生和神经保护作用及机制研究
小续命汤对急性脑缺血后神经血管单元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研究
瘦素对猴脑缺血的神经保护作用及其机制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