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研究提出对于骨质疏松的膝关节,采用Inlay技术的疗效优于隧道技术的假说。本研究的意义为探讨骨质疏松对于后交叉韧带重建手术疗效的影响,揭示后交叉韧带重建术后残存松弛现象的机理,更新现有的诊疗规范,增加术前骨质疏松筛查制度,提出骨质疏松状态下的针对性手术方案,设计专门针对骨质疏松的术后康复方案,为提高临床疗效提供指导性策略和理论依据。本研究采用新西兰大耳白兔进行动物实验,拟先进行骨质疏松动物模型的制备,后将动物进行随机分组,分别采用Inlay和隧道技术对实验动物进行后交叉韧带重建,再对其进行生物力学测试并进行统计学分析。
项目背景:后交叉韧带重建术后常常出现残存松弛的现象,同时后交叉韧带断裂的患者常常会伴随骨质疏松,隧道技术和Inlay技术是最为常用的两种手术方式。但目前的基础研究基础研究都为涉及骨质疏松状态下的情况。.主要研究内容:本研究采用新西兰大耳白兔进行动物实验,进行了骨质疏松动物模型的制备,后将动物进行随机分组,分别采用Inlay和隧道技术对实验动物进行后交叉韧带重建,再对其进行生物力学测试并进行统计学分析。.重要结果及关键数据:本研究发现,正常骨质下,Inlay技术与隧道技术移植物移位并无显著差异(21.5±23.8% vs 23.9±23.9%, p=0.655)。骨质疏松状态下,Inlay技术对于移植物移位的控制要明显优于隧道技术(0.90±0.85mm vs 1.88±0.73mm, p<0.001)。而无论在何种骨质状态下,隧道内口扩大都是隧道技术产生残存松弛的重要组成因素。.科学意义:不论在何种骨质条件下,隧道技术中隧道内口的扩大都是残存松弛的组成因素,在骨质疏松状态下尤甚。因此,我们建议在骨质疏松状态下,应用Inlay技术,在正常骨质条件下应用隧道技术和Inlay技术重建后交叉韧带均可。
{{i.achievement_title}}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涡度相关技术及其在陆地生态系统通量研究中的应用
硬件木马:关键问题研究进展及新动向
端壁抽吸控制下攻角对压气机叶栅叶尖 泄漏流动的影响
基于公众情感倾向的主题公园评价研究——以哈尔滨市伏尔加庄园为例
结核性胸膜炎分子及生化免疫学诊断研究进展
有关膝关节保留残端前交叉韧带重建的相关研究
膝关节后外不稳定的相关步态分析研究
膝关节前交叉韧带损伤后III°轴移的形成机理研究
骨质疏松对骨微损伤修复重建的影响及相关机制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