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研究采用离体培养皮肤成纤维细胞模型,应用差速离心法分离成纤维细胞的溶酶体、微粒体及胞浆,并应用亚细胞结构的标志酶活性比例,分别计算各细胞组分的分离纯度。通过P型ATP酶阻滞剂、激动剂及高浓度铜孵育,首次对肝豆状核变性患者、杂合子及正常人成纤维细胞及亚细胞结构铜转运P型ATP进行了探讨,结果发现:(1)在人类皮肤成纤维细胞的细胞膜、溶酶体及微粒体上均存在有铜转运P型ATP酶,该酶在成纤维细胞内铜代谢方面有重要作用。(2)肝豆状核变性患者成纤维细胞膜上的铜转运P型ATP酶与正常人相比无明显异常。(3)患者溶酶体、微粒体上的P型ATP酶与正常人相比有明显异常,本病中该酶的异常可能是铜大量贮积的关键所在。
{{i.achievement_title}}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低轨卫星通信信道分配策略
宁南山区植被恢复模式对土壤主要酶活性、微生物多样性及土壤养分的影响
内点最大化与冗余点控制的小型无人机遥感图像配准
青藏高原狮泉河-拉果错-永珠-嘉黎蛇绿混杂岩带时空结构与构造演化
Sparse Coding Algorithm with Negentropy and Weighted ℓ1-Norm for Signal Reconstruction
基于Atp7b基因敲除小鼠的肝豆状核变性分子发病机制研究
肝豆状核变性细胞溶酶体中铜结合蛋白的研究
肝豆汤治疗肝豆状核变性疗效的机理研究
锌剂干预肝豆状核变性的作用机制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