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霉病主要由毛霉目真菌所致。原发性皮肤毛霉病主要见于我国,致残、致死率高,但机体无明显免疫受损,估计该病发病机制与侵袭性真菌感染不同。研究证实毛霉菌可被机体进行模式识别,而慢性皮肤粘膜真菌感染具有模式识别受体Dectin-1的缺陷;提示从固有免疫模式识别角度进行原发性皮肤毛霉病的研究极具特色。基于本课题组已证实曲霉病中Dectin-1发挥了重要作用、并取得原发性皮肤毛霉病临床、病理学和动物模型研究的重要成果,本申请拟进一步建立模式识别缺陷小鼠的原发性皮肤毛霉病模型,探讨其发病过程、皮肤损害严重程度、皮损病理学特征和菌体载量;了解机体Dectin-1基因的表达及序列变化、对毛霉病病原菌的吞噬杀伤作用以及细胞因子的水平;明确Dectin-1等C型凝集素样受体所介导的模式识别过程及其所致吞噬杀伤在原发性皮肤毛霉病中的作用,探讨该病发病机制中机体固有免疫的意义,以期阐明该病的免疫学和遗传学机制。
不规则毛霉导致的原发性皮肤毛霉病在我国极具特色。致死致残率高,且患者多无明显导致免疫受损的易感因素。。不规则毛霉在感染宿主时,宿主的天然免疫发挥重要作用,本课题围绕天然免疫中宿主细胞dectin1受体识别,以及诱导获得性免疫反应进行研究。研究分三部分:一,体外试验 通过孢子与小鼠巨噬细胞和树突状细胞共孵育,研究宿主细胞对真菌的识别。研究发现加热灭活的不规则毛霉孢子未能刺激小鼠巨噬细胞细胞产生明显的细胞因子及ROS。通过诱导肿胀不规则毛霉孢子,且发现肿胀期不规则毛霉孢子相较于静止期孢子,可诱导小鼠树突状细胞产生高水平的IL-1β,IL-23及IL-12,且可诱导Th17细胞反应。且该效应是通过Syk/CARD9信号通路实现的,与肿胀期不规则毛霉孢子暴露β-1-3-glucan相关。二,动物试验 通过构建皮肤毛霉病小鼠模型,研究小鼠发病过程、组织病理学变化、培养情况以及dectin1和IL-17的表达情况。研究发现不规则毛霉小鼠感染模型中,不同的感染阶段均有dectin-1表达及IL-17的分泌。三,CARD9缺陷患者噬中性粒细胞对疣状瓶霉孢子的吞噬及杀伤研究。研究发现CARD9缺陷患者的中性粒细胞对疣状瓶霉孢子的杀伤存在严重缺陷,但CARD9不参与中性粒细胞对孢子的吞噬过程。本课题研究结果从细胞及分子层面对不规则毛霉免疫识别进行了研究,发现的规律对于进一步的疫苗开发或免疫治疗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i.achievement_title}}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Influencing factors of carbon emissions in transportation industry based on CD function and LMDI decomposition model: China as an example
Equivariant CR minimal immersions from S^3 into CP^n
低轨卫星通信信道分配策略
青藏高原狮泉河-拉果错-永珠-嘉黎蛇绿混杂岩带时空结构与构造演化
结核性胸膜炎分子及生化免疫学诊断研究进展
C型凝集素样受体2在胃癌发生、迁移及失巢凋亡中的作用
C型凝集素受体“MINCLE”在类风湿关节炎发病中的作用及分子机制研究
C型凝集素样受体CLEC7A参与丙型肝炎病毒入侵的分子机制研究
C型凝集素样受体OCILrP2在巨噬细胞中调控IL-6的作用及分子机制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