狂犬病病毒基因结构为3'-N-P-M-G-L-5',本研究拟以含有狂犬病毒弱毒株全基因组cDNA的质粒为材料,采用分子生物学技术将其糖蛋白基因(G)由原来的第四位重排至第二位,构建得到G基因重新定位的全长基因组质粒。在此基础上对G基因333、242位氨基酸进行点突变、采用已建立的反向遗传操作技术,将重排和突变的全长基因组cDNA与分别含有狂犬病病毒核蛋白基因N、磷酸化蛋白基因P和大转录酶蛋白基因L的辅助质粒以一定比例共转染BHK-21细胞系,培养数天后用荧光素标记的抗N蛋白抗抗体进行免疫荧光检测,以确定G基因重新定位和突变的病毒获得成功拯救。在对该病毒进行成功拯救后,进一步研究其在细胞中的增殖效率、G蛋白的表达量、对小鼠的毒力及免疫原性,以探讨G基因的重排及突变对狂犬病病毒致病性、免疫原性的的影响,为研制高效、安全具自主知识产权的狂犬病病毒基因工程疫苗奠定基础。
{{i.achievement_title}}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DeoR家族转录因子PsrB调控黏质沙雷氏菌合成灵菌红素
面向云工作流安全的任务调度方法
一种改进的多目标正余弦优化算法
湖北某地新生儿神经管畸形的病例对照研究
山核桃赤霉素氧化酶基因CcGA3ox 的克隆和功能分析
狂犬病病毒G蛋白膜外区点突变对病毒免疫原性及致病性的影响
狂犬病毒野毒株糖蛋白基因克隆及序列分析
prfA基因突变对单核细胞增生性李氏杆菌毒力及免疫原性的影响
狂犬病毒糖蛋白在转基因小鼠中的特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