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是一种自身免疫介导的获得性出血性疾病,其发病机理尚未完全阐明。糖皮质激素是目前治疗ITP的一线药物,但有20%-30%的ITP患者激素治疗无效,对无效者采用二线药物治疗。近来研究发现,除罕见的遗传性糖皮质激素受体异常外,T细胞调控的异常可能是决定激素治疗敏感性的重要因素。申请者在关于T细胞受体(TCR)的研究中发现,ITP患者存在寡克隆的T细胞增生,治疗后激素敏感者该增生的克隆消失,而激素耐药者该增生的克隆持续存在。本课题将对ITP患者TCR的基因多样性和激素治疗疗效进行研究,寻找激素疗效的预测指标,并在早期复发或未能取得缓解的患者中寻找潜在的对激素耐药T细胞克隆,同时观察耐药克隆对二线药物如免疫抑制剂治疗的反应。课题的成功实施,将有助于进一步阐明相关发病机理,避免部分ITP患者不必要的长期激素应用,为ITP的个体化治疗提供依据和新思路。
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mmune Thrombocytopenia, ITP)是免疫介导的以血小板减少并有出血危险的自身免疫性疾病。ITP 患者血小板减少的轻重不同,对激素治疗的反应也存在较大差异,一些患者有严重的血小板减少且出血风险很大,而另一部分患者只有血小板减少并不严重,出血的风险相对较小。该课题通过研究初发ITP患者的T细胞受体的多样性与激素治疗的反应,寻找激素疗效的有效预测指标,同时在早期复发或未能取得缓解的患者中寻找潜在的激素耐药T细胞克隆并观察其对于二线药物的治疗反应,为抢先应用二线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本课题评价了初发ITP患者T细胞相关细胞因子的整体表达特征,探索上述特征与疾病表现、激素疗效和预后的关联。.本课题的特点在于结合T细胞克隆性研究和T细胞功能性亚群研究,对初发ITP患者的T细胞受体多样性与激素治疗反应进行比较完整的综合考量; 分离主要的T细胞克隆,并研究其在不同药物作用下的凋亡特性,免疫抑制剂对激素耐药的T细胞克隆的作用; 研究初发ITP患者T细胞免疫功能状态与激素以及二线药物治疗反应的关联,为ITP患者个体化早期应用二线药物提供依据与指导。系统地研究了ITP患者T细胞亚群的改变、T细胞受体的多态性在其发病中的作用,以及对疗效预测的价值,不仅对于ITP的临床诊断治疗提供了有力的理论基础,而且对于其它自身免疫性疾病的研究提供了思路。.通过资助,本课题发表SCI论文10篇;本基金资助培养已毕业博士研究生5名(学校代码:10246:学号:0556177;学号:09111210008;学号:11111210015;学号:10111210010;学号: 10131210004;);在读博士研究生2名(学校代码:10246:学号:14111210001;学号:15111210015)。
{{i.achievement_title}}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1例脊肌萎缩症伴脊柱侧凸患儿后路脊柱矫形术的麻醉护理配合
基于LASSO-SVMR模型城市生活需水量的预测
An alternative conformation of human TrpRS suggests a role of zinc in activating non-enzymatic function
基于多模态信息特征融合的犯罪预测算法研究
视网膜母细胞瘤的治疗研究进展
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中糖皮质激素受体调控MDSC代谢及功能的研究
CD8+调节性T细胞在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中的作用和机制研究
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中剪接因子SFPQ对T细胞稳态的影响及机制研究
基于PI3K/Akt/mTOR通路介导的T细胞自噬探讨中药治疗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的作用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