畜禽良种是畜牧业发展的重要基础,外来优质畜禽遗传资源的引进和对地方品种的改良是促进我国畜牧业生产水平快速提升的重要途径,也是关系到我国畜牧业生产安全和可持续发展的大问题。因此,从经济学的角度分析外来畜禽遗传资源对我国畜牧业经济发展的影响具有重要的经济和生态意义。本研究将分析外来畜禽遗传资源进口现状;采用MAPGIS技术分析外来畜禽遗传资源在我国的利用和推广情况;在此基础上从动物遗传学角度探究外来畜禽遗传资源在我国的适应性和对我国畜禽品种多样性的冲击;运用计量经济模型从省区和农户两个层面定量评估外来畜禽遗传资源对我国畜牧业经济发展的贡献;进而提出完善我国外来畜禽遗传资源管理机制的若干建议。本研究将为行业主管部门制定外来畜禽遗传资源合理利用规划提供科学依据,为开展国际遗传资源交流与合作奠定良好基础,有利于保障我国畜牧业遗传资源安全和可持续发展,并填补目前国内该领域研究空白。
引进畜禽遗传资源对我国畜牧业发展的作用、适应性及对地方品种的冲击等问题关系到我国畜牧业生产安全和可持续发展。探索从经济学和动物遗传学交叉的视角评价外来畜禽遗传资源对我国畜牧业发展的影响意义重大。本研究首先分析了我国畜牧业不同发展阶段畜禽遗传资源进口情况,然后采用MAPGIS空间技术分析了外来畜禽遗传资源在我国的利用和推广情况,进而从动物遗传学角度研究外来畜禽遗传资源对我国地方品种的冲击,最后运用计量模型评估了外来畜禽遗传资源对我国畜牧业发展的经济贡献。主要结论:1.畜禽遗传资源进口呈上升趋势,进口依赖度趋高。2.畜禽遗传资源引进对我国畜牧业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综合经济贡献达到35.7%。3.畜禽遗传资源的引进利用的时空特性明显,且空间区域布局日趋合理。4.畜禽遗传资源对地方畜禽品种带来一定程度的冲击。5.我国畜禽良种繁育体系尚处于初级阶段,主要存在政策性引导不足,存在盲目引种现象;重引进、轻培育,重改良、轻保护,畜禽良种利用与转化率低;畜禽品种选育投入不足,自我育种能力不强,进口依赖度过高等问题。政策建议:1.提高对外来畜禽遗传资源管理工作的认识;2.强化对畜禽遗传资源引进管理与监测工作。3.建立引进与地方品种保护、选育与利用并重的运行机制;将外来畜禽遗传资源纳入国家畜禽品种保护、选育与开发利用规划;强化对外来种畜禽质量监督和管理;4.实施引进来走出去战略,提高对外来畜禽遗传资源保护、选育与开发利用水平;5.加大科技与经费投入对外来畜禽遗传资源保护、选育与开发利用的物质与科技投入。完成研究计划:发表了署名自然基金项目资助论文9篇,其中ISSHP收录2篇,CSSCI论文2篇,核心期刊2篇,投稿SCI论文1篇;拟出版专著1部;完成研究总报告1份;政策建议被政府采纳2份;参加国际会议3次,国内会议4次;形成外来畜禽遗传资源资料库1个,培养硕士研究生2名。亮点1:探索性从动物遗传学与经济学相结合的视角,将畜禽遗传资源的遗传贡献作为重要因素,并量化引入模型评估其对畜牧业发展的经济贡献。亮点2:运用MAPGIS描述遗传资源的时空变化。以往的 MAPGIS技术多用于地理实体的空间分布的描述,将其应用于遗传资源空间分布描述尚属创新。相关成果已经在《世界农业》、《中国畜牧杂志等发表,并在国际会议阐述发表。亮点3:政策建议被全国畜牧总站等采纳2份,为政策完善提供借鉴。
{{i.achievement_title}}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农超对接模式中利益分配问题研究
黄河流域水资源利用时空演变特征及驱动要素
硬件木马:关键问题研究进展及新动向
基于细粒度词表示的命名实体识别研究
基于图卷积网络的归纳式微博谣言检测新方法
ABCA1介导胆固醇外流障碍致细胞胆固醇超负荷在糖尿病肾病肾小球内皮细胞免疫炎症损伤中的作用机制研究
SDF-1/CXCR4介导的PI3K/AKt/mTOR信号通路在电针干预椎动脉型颈椎病中的调控机制
建立FTA对中国地区经济发展影响的测度模型与实证研究
畜禽种质资源保存、评价与利用的分子遗传基础研究
黄河水患对经济发展的长期影响:基于黄淮平原的实证研究
辽中南地区经济发展对资源环境的影响及持续发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