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脑病毒基因组内部假结(NS2AIn-PK)调控I型干扰素反应的作用机制

基本信息
批准号:31470265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资助金额:88.00
负责人:李晓峰
学科分类:
依托单位: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科学院军事医学研究院
批准年份:2014
结题年份:2018
起止时间:2015-01-01 - 2018-12-31
项目状态: 已结题
项目参与者:邱洋,李世华,王洪江,马洁,徐炎鹏,杨东
关键词:
干扰素乙脑病毒RNA元件虫媒病毒天然免疫
结项摘要

Japanese encephalitis virus (JEV) infection in mammal cells rapidly triggers type I interferon (IFN) response , which was regulated by either viral proteins and/or untranslated regions of viral genome. In previous studies, we identified a highly conserved RNA pseudoknot within the NS2A gene (NS2AIn-PK) of JEV. Destruction of the pseudoknot resulted in significant increase in IFN production in JEV-infected cells, suggesting potential biological function of NS2AIn-PK during virus infection. In this proposal, in vitro synthesized RNA transcripts covering JEV genome will be transfected into A549 cells to identify the critical RNA motifs which was responsible for IFN induction. Then nucleotides critical for stability of the pseudoknot will be determined based on RNA secondary structure prediction and RNase digestion assay, followed by evaluation of the ability of pseudoknot mutants to stimulate the production of IFN. Furthermore, EMSA, WB and IFA will be performed to clarify the interaction of the pseudoknot and important factors involved in RIG-I signal pathway. Finally, using site-specific mutagenesis and reverse genetics technology, we will evaluate different levels of innate immune signaling and response induced by the pseudoknot defective mutant viruses in vivo. Our project will identify a novel pseudoknot-dependent PAMP of JEV and clarify the molecular mechanism of trigger innate immune response. This project will contribute to the understanding of complex mechanism of JEV evasion from innate immune response of host.

乙脑病毒感染宿主细胞后迅速激活宿主的I型干扰素反应,病毒蛋白或基因组非编码区可通过不同的机制调控宿主的干扰素反应。最近,我们发现乙脑病毒基因组内部存在一个保守的RNA假结结构,破坏该结构能显著增强其诱导干扰素产生的能力,可能具有重要的生物学功能。据此,本研究首先通过体外转录合成和截短分析的方法,评估乙脑病毒基因组不同区段RNA刺激干扰素产生的能力;结合RNA二级结构预测和核酸酶试验确认影响假结结构稳定性的关键位点/区域,利用突变分析观察假结结构变化对其刺激产生干扰素能力的影响;进而通过一系列生化分析方法明确假结与RIG-I及其下游信号分子的相互作用,确定其拮抗干扰素产生的作用机制;最后,通过反向遗传学技术构建假结缺陷型病毒,观察其在体内的生物学效应。本研究将能够发现病毒利用基因组内部的RNA结构调控宿主干扰素反应的独特机制,有助于深刻理解病毒与宿主天然免疫系统之间复杂的相互作用。

项目摘要

在本课题经费的支持下,一方面我们根据课题设立的研究内容开展研究,对乙脑病毒基因组RNA 中的不同区段调控干扰素信号通路的能力进行了系统分析,发现了多个重要的调控元件;同时还在乙脑基因组的非编码区发现了潜在的外源干扰素刺激元件插入位点,构建并成功拯救了多株携带外源干扰素刺激元件的突变病毒。上述研究工作一方面为干扰素调控的致弱型乙脑病毒的定向改造提供了重要靶标,同时也为基于乙脑减毒株载体的重组干扰素激活剂的设计提供了新方案。. 另一方面,紧密围绕“虫媒黄病毒致病机制与新型疫苗设计”开展研究,取得一系列重要的研究发现:1)分离获得我国第一株寨卡病毒,为我国启动寨卡相关研究奠定了重要的物质基础;在国际上率先建立了寨卡病毒的垂直传播感染模型,为寨卡病毒与小头症之间的联系提供了直接的实验证据;建立了我国第一个寨卡病毒猴体感染模型,为抗病毒药物和疫苗评价铺平了道路;国际上首次构建成功嵌合型寨卡减毒活疫苗候选株,为寨卡病毒的预防提供了新的手段。上述成果发表在国际知名期刊Lancet Infect Dis 、Cell Res 、Nature Communications 和EBioMedicine,受到N Engl J Med、Nature 等期刊综述的评述,产生了重要的学术和社会影响。2)建立了神经嗜性黄病毒的的小鼠感染模型,实时再现了干扰素控制病毒感染的过程。相关研究发表在Theronostics。该研究为系统研究嗜神经黄病毒致病机制,发现新的潜在的靶器官提供了新的研究工具。3)首次证实我国新分离的坦布苏黄病毒对人的感染致病性风险较低。我们利用干扰素受体敲除小鼠和恒河猴,首次证实新发坦布苏病毒无法在猴体内建立感染,哺乳动物的干扰素系统可有效控制该病毒的增殖,相关研究发表在病毒学权威期刊J Virol。基于该实验证据,我们认为,新发坦布苏病毒仍然是一种感染禽类的黄病毒,其感染人类并致病的风险较低,消除了公众对该病毒感染人的顾虑。

项目成果
{{index+1}}

{{i.achievement_title}}

{{i.achievement_title}}

DOI:{{i.doi}}
发表时间:{{i.publish_year}}

暂无此项成果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其他相关文献

1

Loss of a Centrosomal Protein,Centlein, Promotes Cell Cycle Progression

Loss of a Centrosomal Protein,Centlein, Promotes Cell Cycle Progression

DOI:10.16476/j.pibb.2019.0092
发表时间:2019
2

Complete loss of RNA editing from the plastid genome and most highly expressed mitochondrial genes of Welwitschia mirabilis

Complete loss of RNA editing from the plastid genome and most highly expressed mitochondrial genes of Welwitschia mirabilis

DOI:https://doi.org/10.1007/s11427-018-9450-1
发表时间:2019
3

异质环境中西尼罗河病毒稳态问题解的存在唯一性

异质环境中西尼罗河病毒稳态问题解的存在唯一性

DOI:10.16119/j.cnki.issn1671-6876.2017.04.001
发表时间:2017
4

精子相关抗原 6 基因以非 P53 依赖方式促进 TRAIL 诱导的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细胞凋亡

精子相关抗原 6 基因以非 P53 依赖方式促进 TRAIL 诱导的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细胞凋亡

DOI:
发表时间:2018
5

下调SNHG16对胃癌细胞HGC-27细胞周期的影响

下调SNHG16对胃癌细胞HGC-27细胞周期的影响

DOI:
发表时间:2017

李晓峰的其他基金

批准号:69678008
批准年份:1996
资助金额:15.00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批准号:31070302
批准年份:2010
资助金额:33.00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批准号:41272112
批准年份:2012
资助金额:89.00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批准号:51678257
批准年份:2016
资助金额:62.00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批准号:41472080
批准年份:2014
资助金额:120.00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批准号:51771108
批准年份:2017
资助金额:62.00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批准号:30872701
批准年份:2008
资助金额:31.00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批准号:51378230
批准年份:2013
资助金额:80.00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批准号:31000083
批准年份:2010
资助金额:20.00
项目类别: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批准号:40872065
批准年份:2008
资助金额:56.00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批准号:40905040
批准年份:2009
资助金额:21.00
项目类别: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批准号:41001201
批准年份:2010
资助金额:19.00
项目类别: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批准号:31770995
批准年份:2017
资助金额:60.00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批准号:41776183
批准年份:2017
资助金额:68.00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批准号:60672122
批准年份:2006
资助金额:25.00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批准号:51804280
批准年份:2018
资助金额:28.00
项目类别: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批准号:81801517
批准年份:2018
资助金额:21.00
项目类别: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批准号:51078158
批准年份:2010
资助金额:34.00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批准号:40403006
批准年份:2004
资助金额:28.00
项目类别: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批准号:41871248
批准年份:2018
资助金额:59.00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批准号:70873098
批准年份:2008
资助金额:23.00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批准号:41471289
批准年份:2014
资助金额:90.00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批准号:31201062
批准年份:2012
资助金额:23.00
项目类别: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相似国自然基金

1

猪星状病毒调控I型干扰素反应的分子机制

批准号:31760735
批准年份:2017
负责人:黄伟坚
学科分类:C1802
资助金额:37.00
项目类别:地区科学基金项目
2

肠道病毒71型拮抗I型干扰素反应的机制研究

批准号:81702010
批准年份:2017
负责人:王春阳
学科分类:H2102
资助金额:20.00
项目类别: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3

PIM1在I型干扰素反应中的调控作用及其机制研究

批准号:81802003
批准年份:2018
负责人:曹苑苑
学科分类:H2109
资助金额:21.00
项目类别: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4

USP18调控病毒感染诱导I型干扰素表达的机制研究

批准号:31671454
批准年份:2016
负责人:钟波
学科分类:C0702
资助金额:62.00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