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分插复用器是克服传统网络节点中电子瓶颈问题的关键技术之一。可重构光分插复用器(ROADM)是近些年的研究热点。已见报道的基于集成技术的ROADM,存在着成本高、工艺复杂、器件性能不够稳定等问题,距实用化还有一段距离。本项目研究一种制作简单、集成度高、调谐配置灵活的新型可重构光分插复用系统(ROADM):建立倏逝波耦合理论模型,在掺铜铌酸锂基底上制作出光折变光栅耦合器;改进耦合器中的理论模型,设计结构参数并制作出固定型OADM;分析调谐过程中光折变光栅擦除、再建立等动力学过程,通过改变干涉用双光束的夹角,改变光折变光栅的光栅常数,实现分下/插入波长的可调谐;设计ROADM的整体光学系统,确定相关技术参数,装配并调试ROADM,实现可重配置的光分插复用系统。该ROADM在一些主要性能指标如调谐能力、信道隔离度等方面可达到或优于目前己有的方案,有望广泛应用于接入网和城域网的建设。
为了得到一种制作简单、性能可靠和低成本的ROADM,针对城域网中粗波分复用(CWDM)系统中的应用,本项目研究了基于光折变长周期波导光栅(LPWG)耦合器以及基于光纤准直器的ROADM,主要在以下四个方面进行了研究和验证,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1.在滤波器方面:设计并理论分析了一种基于光折变光栅的新型LPWG滤波器。利用有效折射率法和耦合模理论,得到了器件的制作工艺参数,其耦合系数112.23m-1 ,100% 耦合时最小长度1.40cm 。该工作:发表SCI论文1篇(待检索),授权实用新型专利1项,受理发明专利1项。.2.在可调谐滤波方案方面:提出了在LiNbO3单模波导上,利用双光束干涉形成光折变波导光栅,通过实时改变双光束之间的夹角进而改变光栅间距,实现可调谐滤波的方案。利用光折变动力学和耦合波理论,得到光栅调谐时间在毫秒数量级。在实验方面,在铌酸锂晶体中写入了光折变体全息布拉格光栅,获得了峰值半高全宽为4nm,衍射效率为10%的滤波效果。该部分工作:发表论文4篇(其中EI检索论文1篇),授权发明专利1项。.3.在耦合器和基于集成器件的ROADM方面:设计了一种光折变LPWG耦合器和一种基于前者的光分插复用器。获得100%耦合效率时,光栅的最小长度为1.98cm。该部分工作:授权实用新型专利2项,受理发明专利2项,待投稿论文2篇。.4.在基于分立器件的ROADM方面:①设计了基于四纤光纤头和变曲率球面透镜的四纤光纤准直器,得到了四纤光纤准直器球面半径、透镜长度等结构参数,准直后光束的能量集中度大于90%。②设计了一种基于四光纤准直器和介质薄膜滤波片的ROADM,该器件的输入、下路、上路和输出四个端口位于ROADM的同一侧。仿真结果显示,光功率损耗为2dB,各信道增益基本均衡;在传输距离为75km、传输速率为2.5Gbps的系统中,误码率小于10-9,Q因子大于6,眼图清晰。③构建了由光纤准直器构成的ROADM系统,实现了波长的分插复用。该部分工作:发表论文2篇,授权实用新型专利1项,软件著作权1项。.此外,以本项目成果为主要组成部分,获得浙江省科学技术奖二等奖1项。
{{i.achievement_title}}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一种光、电驱动的生物炭/硬脂酸复合相变材料的制备及其性能
气相色谱-质谱法分析柚木光辐射前后的抽提物成分
基于二维材料的自旋-轨道矩研究进展
水氮耦合及种植密度对绿洲灌区玉米光合作用和干物质积累特征的调控效应
上转换纳米材料在光动力疗法中的研究进展
脂肪酸代谢通路MFGE8基因和CD36基因多态性与汉族人群代谢综合征遗传关联的前瞻性巢式病例对照研究
基于光脉冲整形的可重构光分插复用系统关键技术研究
高速光时分复用网络中分插复用技术的研究
基于光折变高阶光栅的实时图象处理
光外调制光折变晶体波导波分复用和动态光互连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