宫颈癌是最常见的妇科恶性肿瘤之一。人乳头状瘤病毒(HPV)感染是导致宫颈癌发生的病因。目前已知HPV致癌的主要分子机制是通过抑制p53和pRb,但p53的同类蛋白p63的作用尚不清楚。p63蛋白在宫颈癌中表达显著升高。但同时存在TAp63和ΔNp63两种功能迥异的亚型,其中TAp63经转基因动物实验证实具有独立于p53之外的抑癌功能,ΔNp63则抑制p53和TAp63活性,促进癌变。本项目组前期研究发现IKKβ 主要使TAp63而非ΔNp63磷酸化,并抑制TAp63转录活性。现拟选择性敲除HPV16阳性宫颈癌细胞株SiHa的E6/E7,研究敲除前后IKKβ、TAp63和ΔNp63表达及活性差异,揭示IKKβ-p63途径在HPV致癌过程中的作用;寻找和鉴定TAp63被IKKβ磷酸化的特异性位点,验证宫颈癌组织中TAp63是否被磷酸化,为探索宫颈癌发病的机制,寻找新的治疗靶点提供新线索。
宫颈癌是最常见的妇科恶性肿瘤之一,而人乳头状瘤病毒(HPV)感染是导致宫颈癌发生的病因。目前已知HPV 致癌的主要分子机制是通过抑制p53 和pRb,p63 的作用尚不清楚,现就IKKβ、p63在宫颈癌发生、发展中的分子机制的研究做了如下研究:P63、ΔNp63蛋白在宫颈鳞癌及癌旁正常宫颈组织中的表达均与IKKβ表达呈正相关,提示P63和IKKβ在宫颈癌的发生中可能具有协同作用。而IKKβ在不同分期的宫颈病变组织中具有显著性的差异表达,提示其可能在宫颈癌变的启动中有一定作用。HPV16阳性的宫颈癌细胞在E6基因沉默后,细胞内ΔNp63a的表达水平下降,TAp63a的表达水平随之升高,提示ΔNp63a在宫颈癌细胞内可能起着癌基因的作用,促进细胞增殖。TAp63a在宫颈癌细胞内可能起着类似于p53的作用,调控细胞周期,促使细胞凋亡,ΔNp63a和TAp63a在宫颈癌细胞内的功能是相互拮抗的,两者在细胞内的功能失衡可能是导致宫颈癌发生的重要机制。脂多糖能够调节子宫颈癌细胞中IKKβ蛋白表达水平,但与HPV的感染状态相关,而IKKβ抑制剂能够逆转脂多糖的这种影响。继而,通过生物信息学预测磷酸化位点及质谱分析,分析鉴定得到IKKβ磷酸化位点为TAp63γ的S-4及S-12两个位点,但IKKβ不能抑制S4A/S12A双位点突变的TAp63γ转录活性,而是通过对TAp63γ特异位点磷酸化,干扰其与p300蛋白的结合,从而抑制其转录活性。研究显示,IKKβ-p63 途径参与HPV的致癌过程,这也为探索宫颈癌发病的机制,寻找新的治疗靶点提供了新线索。
{{i.achievement_title}}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基于SSVEP 直接脑控机器人方向和速度研究
视网膜母细胞瘤的治疗研究进展
人β防御素3体内抑制耐甲氧西林葡萄球菌 内植物生物膜感染的机制研究
异质环境中西尼罗河病毒稳态问题解的存在唯一性
热塑性复合材料机器人铺放系统设计及工艺优化研究
EGFR激活STAT3信号转导途径在维吾尔族宫颈癌发生发展中恶性表型及调控机制研究
Th17细胞在HPV 持续感染和宫颈癌发生发展中作用及机制研究
转录因子AP-2β在宫颈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及机理研究
KIF2B基因突变及失活在肝癌发生发展中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