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动力疗法是继手术、化疗、放疗后的第四种治疗恶性肿瘤的方法,是利用光敏剂在特定波长光源的激发下,在氧分子存在下产生细胞毒性物质的一种治疗方法,具有毒副作用小的优点。目前临床应用的光敏剂对肿瘤细胞的靶向性亟待提高,靶向性光敏剂是近年来热门研究方向之一。本课题组在酞菁光敏剂领域具有多年研究工作积累,主要特色之一是建立了大量合成高纯度单羧基取代酞菁的方法。这样,通过其羧基基团的取代,可把具有生物特性的"靶向装置"(如多肽)偶合到酞菁上,以增加对肿瘤细胞的靶向性。我们初步实验结果显示:酞菁光敏剂与五聚赖氨酸的偶合物具有较高抗癌活性。为进一步了解酞菁光敏剂的结构对其抗肿瘤作用特异性的影响,本项目拟合成一系列酞菁偶合物,通过检测不同肿瘤细胞对其摄取量及其在亚细胞的定位,并通过比较其光动力治疗效果及其体内代谢动力学的分布,为揭示光敏剂结构与光动力效应之间关系、进一步提高光敏剂的靶向性提供理论依据。
本项目按原定计划进行并顺利完成了既定科研目标。具体地说,我们首先顺利地在单羧基取代酞菁锌(ZnPc-COOH)这个化合物合成基础上,偶合上具有选择性探测并破坏肿瘤细胞的靶向多肽,包括带正电荷的透膜多肽五聚赖氨酸、促性腺激素释放素(靶向过量表达其受体的肿瘤细胞)、尿激酶受体(uPAR)靶向多肽等,将其偶联至酞菁锌上,形成一系列具有肿瘤靶向性的酞菁光敏剂。在成功制备这些高纯度新型酞菁偶合物的基础上,我们通过检测其在不同肿瘤细胞中的光动力学效应及相应的细胞摄取量,测定其单线态氧的量子产率,以及监测其在细胞中的定位等,对其抗肿瘤作用及可能的机理进行探讨和评估,这也同时为揭示该系列酞菁光敏剂的结构与其光动力效应间关系提供理论依据。在该基金的资助下,我们顺利完成该项研究计划,并将相关实验结果整理撰写成文,发表SCI论文8篇,申请2项专利,并培养硕士/博士研究生3名。
{{i.achievement_title}}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一种光、电驱动的生物炭/硬脂酸复合相变材料的制备及其性能
气相色谱-质谱法分析柚木光辐射前后的抽提物成分
视网膜母细胞瘤的治疗研究进展
敏感性水利工程社会稳定风险演化SD模型
原发性干燥综合征的靶向治疗药物研究进展
基于气血理论探讨芪参益气滴丸调控eNOS-NO/cGMP/PKG通路干预射血分数保留心衰的分子机制
叶酸-酞菁共轭物抗癌光敏剂的合成及其靶向光动力活性研究
高效协同免疫治疗抗肿瘤的酞菁光敏剂的构效关系与作用机制
树枝状酞菁酶激活光动力分子信标的合成与抗肿瘤活性研究
基于卟啉和酞菁为光敏剂的单线态氧氧化反应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