饮茶型氟中毒是我国特有的一种氟中毒类型,在西藏、四川、内蒙古、新疆、青海、甘肃和宁夏等省区流行,现有中度以上氟骨症患者260万人,受威胁人口3100多万。饮茶型氟中毒的发生过程较饮水型氟中毒而言更为复杂,主要体现在砖茶中不仅含有大量的氟,还含有大量的铝,这两种元素对于骨及软骨组织均有一定的损伤作用。在前期工作中我们发现,氟可以促进实验大鼠破骨细胞活跃增生,破骨活性增强,而氟、铝在氟骨症的发生过程中存在着一定的协同作用,茶多酚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本研究是在前期工作的基础上,利用干细胞定向分化、激光共聚焦显微镜、实时荧光定量PCR、RNAi等技术,研究砖茶中的主要成分氟、铝、茶多酚等对破骨细胞氯通道蛋白7(CLC-7) 活性的影响和调控过程,以期阐明饮茶型氟中毒发生过程中CLC-7在骨转换加速过程中作用,为科学指导饮茶型氟中毒的防控提供科学依据。
饮茶型氟中毒是我国特有的一种氟中毒类型,其发病机制的研究一直受到学者们关注。本研究利用氟中毒动物模型、干细胞定向分化、定量PCR等技术,研究砖茶中主要成分氟、铝、茶多酚对破骨细胞数量和功能的作用;并检测它们对氯通道蛋白7(CLC-7)等功能基因表达的影响,初步探讨饮茶型氟中毒发病的分子机理。本研究取得的主要结果如下:.1、氟和铝虽然能刺激骨组织中破骨细胞数量增多,但破骨细胞功能受损,而茶多酚能够部分纠正氟、铝对破骨细胞功能的损伤作用。.2、氟、铝和茶多酚对CLC7 mRNA和蛋白的表达水平有影响,氟铝联合和铝茶多酚联合处理能够抑制CLC7mRNA和蛋白的表达。.3、氟降低破骨细胞骨吸收活性的分子机制可能是抑制氯通道活性,影响CLC7表达,此外氟还能抑制 NFATc1 表达,使它的下游基因 c-Src、Atp6v0d2、MMP9 和CK表达下降,导致其骨吸收功能降低。.4、铝大于10μmol/L 剂量即可抑制破骨细胞生成,大于100μmol/L 剂量能减弱破骨细胞骨吸收功能。铝能降低骨吸收活性,其机制可能为通过抑制OSCAR和c-fos表达,使它的下游基因c-Src 、DC-STAMP、ATP6v0d2、Acp5表达下降而减弱其骨吸收活性。.5、茶多酚能够促进破骨细胞形成数量和提高骨吸收功能。.6、研究首次发现氟中毒小鼠有脱毛现象发生,铝和茶多酚均能预防染氟小鼠脱毛的发生。
{{i.achievement_title}}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Intensive photocatalytic activity enhancement of Bi5O7I via coupling with band structure and content adjustable BiOBrxI1-x
低轨卫星通信信道分配策略
青藏高原狮泉河-拉果错-永珠-嘉黎蛇绿混杂岩带时空结构与构造演化
氯盐环境下钢筋混凝土梁的黏结试验研究
格雷类药物治疗冠心病疗效的网状Meta分析
氟对破骨细胞分化调节信号环路的影响
Wnt7b调控破骨细胞分化及骨吸收功能的机制研究
氟对骨重建过程中破骨细胞凋亡及其信息分子影响的研究
低剂量镉暴露对破骨细胞分化的影响及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