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空间网络化的机理、测度与效应——以泛长三角为例

基本信息
批准号:41571124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资助金额:60.00
负责人:曹卫东
学科分类:
依托单位:安徽师范大学
批准年份:2015
结题年份:2019
起止时间:2016-01-01 - 2019-12-31
项目状态: 已结题
项目参与者:程建权,李俊峰,梁双波,曹玉红,王原,方叶兵,汪左,朱玮林
关键词:
空间组织区域空间优化空间演化空间网络化泛长三角
结项摘要

Regional spatial networking is both the new form of the evolution of regional spatial structure and the new model of regional spatial organization . It is extremely meaningful to study the basic spatial organization laws of regional spatial networking, the circulation and configuration of regional inside and outside factors, regional integrated effects, regional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and competitiveness promotion etc. With the spatial big data analysis (SBDA) as a framework, this research mainly applies theoretical model of complex networks, spatial- interaction model, preferential attachment (B-A) model and GIS spatial network analysis, social network analysis to explore regional spatial networking from the aspects of forms and functions. It focuses on the theoretical framework, process mechanism, evaluation and measurement of regional spatial networking, circulated elements configuration and spatial effect of urban groups which produced by networking, additionally, it simulates and optimizes the future spatial networks of the Pan-Yangtze River Delta. The goals can be realized as follows: advancement of the research method of regional space, establishment of the basic paradigm and integrated model of spatial networking research, revelation of spatio-temporal mechanism of regional spatial networking evolution etc. The research is both compatible with optimizing the spatial pattern of our country’s economic development as well as enriching and promoting the research contents of economic geography and other subjects, It has obvious practical significance and theoretical value.

区域空间网络化既是区域空间结构演化的新形态,也是区域空间组织的新模式。研究区域空间网络化的基本空间组织规律、区域内外要素流通与配置、区域整合效应、区域可持续发展和竞争力提升等是经济地理学的新热点。本项目研究以空间大数据分析(SBDA)方法为框架,主要应用复杂网络理论模型、空间相互作用模型、优先链接模型和GIS空间网络分析、社会网络分析方法,从形态和功能两大方面探索区域空间网络化现象。重点研究区域空间网络化的理论框架、区域空间网络化的过程机制、评价与测度、网络化带来的要素流通配置与区域城镇群组空间整合效应,并对泛长三角未来空间网络进行模拟与优化。通过研究,推进区域空间研究方法的更新、建立空间网络化研究的基本范式和集成模型、揭示区域空间网络化形成演化时空机理。区域空间网络化研究既与我国优化经济发展空间格局的现实相契合,也能丰富和提升经济地理学等学科的研究内容,具有明显的实践意义和学科理论价值。

项目摘要

在全球化、区域一体化等多重因素影响下,泛长三角这一巨型的区域空间正由传统的地方等级结构向全域网络组织系统形成转变,研究空间网络化的基本过程、特征规律及其机理与效应,对实现区域内要素有效流通、更好发挥区域整体效益具有理论和现实指导意义。.研究首先建构区域空间网络化的概念体系,凝练网络化的过程模型以及发生机制;然后从交通网络、经济联系网络、人口流动网络、金融联系网络以及产业联系网络等角度进行实证测度,科学刻画有形、无形的区域空间网络形成演化过程、特征与规律;从交通可达性、节点城市权力空间以及城市腹地范围等方面定量研究网络化的效应;最后聚焦高铁建设、经济发展等方面来归纳网络化的发生机理。.研究显示泛长三角交通、人口流动、企业联系网络基本形成,区域空间正在形成枢纽网络体系结构;交通可达性显著提升,1小时、2小时、3小时交通圈格局变化剧烈,形成以上海、南京、杭州、合肥为主枢纽的四个凝聚子群,网络的联系度、通达度存在空间上的分异,主要是合肥西北方向仍处于网络边缘,有待进一步通过改善物理联通和经济联系纳入网内;高铁建设直接推进区域空间网络化进程;经济发展整体上推进区域空间网络化、一体化,但其在区域内的发展差距却成为次区域网络化的阻力。.通过研究获得了泛长三角多期区域交通网络数据、2017年全年的长三角人口流动大数据、长三角金融企业及其网络数据以及产业、经济联系网络数据,这些数据能够帮助全面、科学认知泛长三角区域经济、空间结构的联系与协同情况。.研究结果一方面推进区域空间研究方法的更新、建立空间网络化研究的基本范式和集成模型、揭示区域空间网络化形成演化时空机理,全面提升区域研究的理论水平;另一方面,相关研究数据、结果等对推动我国形成优势互补高质量发展的区域经济布局、推进长三角高质量一体化、更好参加全球竞争具有明显的理论和现实参考价值。

项目成果
{{index+1}}

{{i.achievement_title}}

{{i.achievement_title}}

DOI:{{i.doi}}
发表时间:{{i.publish_year}}

暂无此项成果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其他相关文献

1

演化经济地理学视角下的产业结构演替与分叉研究评述

演化经济地理学视角下的产业结构演替与分叉研究评述

DOI:10.15957/j.cnki.jjdl.2016.12.031
发表时间:2016
2

涡度相关技术及其在陆地生态系统通量研究中的应用

涡度相关技术及其在陆地生态系统通量研究中的应用

DOI:10.17521/cjpe.2019.0351
发表时间:2020
3

环境类邻避设施对北京市住宅价格影响研究--以大型垃圾处理设施为例

环境类邻避设施对北京市住宅价格影响研究--以大型垃圾处理设施为例

DOI:10.11821/dlyj020190689
发表时间:2020
4

青藏高原狮泉河-拉果错-永珠-嘉黎蛇绿混杂岩带时空结构与构造演化

青藏高原狮泉河-拉果错-永珠-嘉黎蛇绿混杂岩带时空结构与构造演化

DOI:10.3799/dqkx.2020.083
发表时间:2020
5

一种改进的多目标正余弦优化算法

一种改进的多目标正余弦优化算法

DOI:
发表时间:2019

相似国自然基金

1

城市-区域管治的尺度重塑及其空间效应:以长三角地区为例

批准号:40601031
批准年份:2006
负责人:罗小龙
学科分类:D0109
资助金额:28.00
项目类别: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2

留学归国人才知识网络空间演化机理与区域创新效应——以中关村为例

批准号:41201128
批准年份:2012
负责人:马海涛
学科分类:D0108
资助金额:23.00
项目类别: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3

城市群高铁网络演化的综合效应测度与互馈机理——以长三角城市群为例

批准号:41871122
批准年份:2018
负责人:吴威
学科分类:D0108
资助金额:57.50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4

农村转移人口城市空间融入的测度、过程与机理——以合肥、南京为例

批准号:41771177
批准年份:2017
负责人:赵春雨
学科分类:D0109
资助金额:60.00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