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转移人口城市空间融入的测度、过程与机理——以合肥、南京为例

基本信息
批准号:41771177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资助金额:60.00
负责人:赵春雨
学科分类:
依托单位:安徽师范大学
批准年份:2017
结题年份:2021
起止时间:2018-01-01 - 2021-12-31
项目状态: 已结题
项目参与者:孙中锋,朱永恒,韩会然,徐玉婷,周迎秋,蔡小冬,温瑞霞
关键词:
城市空间融入地方(场所)农村转移人口空间机理
结项摘要

The rural population into the city is the core of the"People-oriented" new urbanization, and the space transformation is the basic content of it. Adopt the place theory, this project aims to establish the space integration theoretical system , including three dimensions of the transfer of rural population into the city,that is the material space integration, behavior space integration and emotional space integration. Using the methods of evaluation map, time space budget, statement of preferences and ethnographic, we will design the questionnaire and interview outline, take Hefei and Nanjing as case for research, and obtain the social attribute and spatial attribute data of rural transfer population; with the help of ArcGIS, SPSS, AMOS software and qualitative analysis tools, the basic conditions and characteristics of the material space integration, behavior space integration and emotional space integration about the rural-to-urban migrants will be evaluated; through the analysis of the relationship of them, we will explore the process of urban spatial integration and the spatial mechanism including the space interests, the constraints of time and space,the spatial preference . This research will be helpful to extend the city integration research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space, to clarify the spatial state, spatial process, and spatial mechanism of the urban integration of the rural population, so as to provide a theoretical and realistic basis for the design of the new urbanization policy.

“以人为本”的新型城镇化,核心在于农村转移人口的城市融入,而空间转换则是转移人口城市融入的基本内容。本项目拟借鉴地方(场所)理论,建立包括物质空间融入、行为空间融入、情感空间融入三个维度的农村转移人口城市空间融入研究体系;使用评价地图、时空间预算、陈述偏好、民族志等方法设计问卷和访谈提纲,以合肥和南京为案例地进行实地调研,获取农村转移人口的相关社会属性和空间属性数据;借助ArcGIS、SPSS、AMOS等软件分析工具和质性分析方法,评价农村转移人口在转入城市物质空间融入、行为空间融入、情感空间融入的基本状态与特征;通过分析三者之间的关系,探讨其城市空间融入的演化过程,揭示包括空间利益、时空间制约、空间偏好的城市融入空间机理。本项目将有助于拓展城市融入研究的空间视域,厘清农村转移人口城市融入的空间状态、空间过程和空间机理,从而为新型城镇化具体政策的设计提供理论与现实依据。

项目摘要

“以人为本”的新型城镇化,核心在于农村转移人口的城市融入,而空间转换则是转移人口城市融入的基本内容。. 首先,厘清了农村转移人口城市空间融入的基本内涵,建立了包括物质空间融入、行为空间融入、情感空间融入三个维度的研究框架体系。认为:从空间视角探讨农村转移人口的“城市融入”,就是探讨农村转移人口,通过其空间实践,适应城市空间结构,实现其自身多重空间转换的过程。物质空间的融入,是对具体城市地域的区位、物质(设施)环境等的工具意义上的依赖。行为空间融入,指转移人口在城市日常行为活动过程中产生的关于时空行为决策、行为时空范围和时空行为特征等的规律性表达。情感空间融入,是转移人口对转入地的情感依恋和身份认同。. 其次,对合肥市农村转移人口城市物质空间融入、行为空间融入、情感空间融入进行了测度与评价。农村转移人口物质空间融入由客观环境、空间区位、空间认知三个子维度构成,合肥市农民工物质空间融入总体水平不高,从低到高依次是客观环境、空间区位、空间认知。活动出行交通方式、周活动时长、空间决策的价值和经济倾向是外来人员城市行为空间融入测度的关键指标,合肥市外来务工人员整体城市行为空间融入水平较低,可划分为低、中、高三种类型。合肥市农村转移人口对合肥市的地方依恋,体现为地方熟悉感、地方认同、地方依赖三个方面,其中地方认同的平均值最高。. 最后,对合肥市农村转移人口城市空间融入的形成机理进行了探讨。物质空间融入来看,宏观上制度、社会资本等因素有重要影响,微观上,性别、年龄、婚姻和家庭状况、受教育程度、居留意愿有显著影响;行为空间融入来看,人力资本是外来农民工城市融入的个人能力保障,地域因素则是外部保障,偏好和制度因素只起一定的强化作用;情感空间融入来说,地域和结构性因素起到基本的控制作用,个体因素的影响则在此基础上表现出多样化。. 研究结论可为相应的城市管理和人口管理提供依据。

项目成果
{{index+1}}

{{i.achievement_title}}

{{i.achievement_title}}

DOI:{{i.doi}}
发表时间:{{i.publish_year}}

暂无此项成果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其他相关文献

1

涡度相关技术及其在陆地生态系统通量研究中的应用

涡度相关技术及其在陆地生态系统通量研究中的应用

DOI:10.17521/cjpe.2019.0351
发表时间:2020
2

环境类邻避设施对北京市住宅价格影响研究--以大型垃圾处理设施为例

环境类邻避设施对北京市住宅价格影响研究--以大型垃圾处理设施为例

DOI:10.11821/dlyj020190689
发表时间:2020
3

自然灾难地居民风险知觉与旅游支持度的关系研究——以汶川大地震重灾区北川和都江堰为例

自然灾难地居民风险知觉与旅游支持度的关系研究——以汶川大地震重灾区北川和都江堰为例

DOI:10.12054/lydk.bisu.148
发表时间:2020
4

钢筋混凝土带翼缘剪力墙破坏机理研究

钢筋混凝土带翼缘剪力墙破坏机理研究

DOI:10.15986/j.1006-7930.2017.06.014
发表时间:2017
5

城市轨道交通车站火灾情况下客流疏散能力评价

城市轨道交通车站火灾情况下客流疏散能力评价

DOI:
发表时间:2015

相似国自然基金

1

乡城型“老漂族”城市空间融入的过程、行为特征及机理——以合肥市为例

批准号:41901193
批准年份:2019
负责人:杨成凤
学科分类:D0109
资助金额:24.00
项目类别: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2

城市物流空间的形成演化机理与区位择优- - 以南京、合肥、苏州、芜湖为例

批准号:41171114
批准年份:2011
负责人:曹卫东
学科分类:D0108
资助金额:60.00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3

人口城市化与土地城市化耦合过程及其机理研究——以江苏省为例

批准号:41371172
批准年份:2013
负责人:王亚华
学科分类:D0109
资助金额:60.00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4

城市绿地与居住用地空间耦合的过程、效应与机理研究——以南京为例

批准号:51878429
批准年份:2018
负责人:邵大伟
学科分类:E0802
资助金额:60.00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