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中药薤(Allium chinensis)中共分离确定了18个化合物的结构,多为甾体皂甙类化合物,2个为新化合物。6个首次从该种植物中分离得到。利用2D-NMR技术,尤其HMBC谱成功地解决了皂甙中糖链的连接位置和连接顺序;结合HMQC和H-HCOSY谱并对化合物中的氢和碳信号进行了确切的归属,修正了文献中的归属错误,通过NOESY谱确定了化合物的相对构型。活性测试证明,腺苷及大量甾体皂甙类化合物显示很强的血小板聚集抑制活性,应为薤(A.Chinensis)的代表活性成分。此外,Laxogenin在二阶段发癌试验中,ChinenosideⅡ等对瘤细胞、Macrostemonoside A等对组织胺释放均显示了很强的抑制活性。
{{i.achievement_title}}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Protective effect of Schisandra chinensis lignans on hypoxia-induced PC12 cells and signal transduction
宁南山区植被恢复模式对土壤主要酶活性、微生物多样性及土壤养分的影响
不同改良措施对第四纪红壤酶活性的影响
人工智能技术在矿工不安全行为识别中的融合应用
几种现代检测技术在桑叶活性成分和有害物质残留分析中的应用
基于液质联用技术与血小板活化通路探讨爵床抗血小板聚集的活性成分及其作用机理
裸花紫珠抗血栓活性成分分离及其抗ADP诱导血小板聚集活性和作用机制研究
独活素及其类似物抗血小板聚集活性研究
嘌呤衍生物的合成及其抗血小板聚集活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