秸秆锌在红壤稻田的转化与利用机理研究

基本信息
批准号:31860588
项目类别:地区科学基金项目
资助金额:40.00
负责人:孙刚
学科分类:
依托单位:江西省农业科学院
批准年份:2018
结题年份:2022
起止时间:2019-01-01 - 2022-12-31
项目状态: 已结题
项目参与者:张文学,唐先干,夏文建,袁福生
关键词:
土壤养分有效性秸秆还田同位素示踪微量元素土壤养分转化
结项摘要

Rice is the second largest food crops in the world. Clarifying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transformations of different forms of zinc from straw returned and the soil zinc supply plays a key role in improving the effectiveness of zinc in the soil, ensuring the normal growth and development of rice and abundant zinc content in grains, which benefits to human health. A field experiment will be conducted in a double-cropping paddy field, in southern China, a red soil region. And the different forms of zinc will be analyzed by isotope traces methods year by year. First, the depletion status of zinc library after long-term (34 years) fertilization will be analyzed, and distribution of six forms of soil zinc and the rule of corrosion, transformation and reuse of rice straw will be studied. Subsequently, the mechanism of transformation and reuse of Zinc after returning to the field will be revealed. The results of the study have important practical significance for balanced fertilization, improving the quality of cultivated land and realizing the sustainable use of farmland.

水稻是世界第二大粮食作物,探明双季稻轮作体系中秸秆进入土壤后不同形态的锌转化与土壤供锌能力间的关系是提高土壤有效锌含量,保证双季稻正常生长发育、提高籽粒锌含量以及保障人体健康的基本前提。因此,本项目拟以我国南方红壤性水稻土为研究对象,通过调查分析长期定位试验的稻田土壤中锌库的消耗现状以及不同锌组分变化情况,运用同位素示踪技术研究秸秆还田在不同时间和不同数量上对土壤中六种形态锌的分布的影响,深入揭示秸秆中的锌在还田后的腐解规律以及土壤锌的转化与再利用机制。研究结果对于平衡施肥、提高耕地质量、实现农田可持续利用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项目摘要

水稻是世界第二大粮食作物,全世界有一半以上的人口以水稻作为主食。双季稻集约化种植条件下,农民长期缺少施锌肥的习惯,造成稻田土壤锌的消耗和亏缺。因此本项目通过定位试验,查明农田土壤供锌能力及作物对土壤锌的吸收需求能否长期保持平衡,搞清红壤性稻土锌形态分布,秸秆锌形态转化及生物有效性,以及影响秸秆锌转换的限制因素和影响机理,揭示秸秆腐解对土壤供锌能力和土壤锌肥力持续的作用,对于评价水稻秸秆全量还田对双季稻体系中土壤供锌能力提升的意义重大。结果表明:(1)在20年里,土壤全锌含量由137.0~176.5mg/kg降低为48.7~58.4mg/kg,降幅高达46.3~68.4%,平均每年土壤全锌降低3.8~4.4mg/kg。土壤有效锌含量由7.34~11.58mg/kg降低为3.20~4.88mg/kg,降幅高达50.8~70.9%,平均每年土壤有效锌降低0.4~0.7mg/kg。(2)双季稻地上部每年从土壤中吸收大量的锌,总量高达每年209.7g/hm2~646.1g/hm2,水稻植株累积的锌主要分布在水稻茎秆中,茎秆中累积的锌占到地上部累积锌的66.9%~83.1%。(3)早晚稻秸秆还田对提高土壤中有效锌含量具有显著作用,连续还田有助于维持土壤较高的有效锌含量,早稻半量还田与晚稻全量还田处理对提高土壤有效锌活化系数效果更好。(4)连续秸秆还田对于增加稻田耕层土壤交换态锌和松结有机态锌具有显著的作用,而对其它形态的锌作用并不明显,土壤中锌的形态对水稻产量、秸秆生物量和籽粒锌含量产生影响。

项目成果
{{index+1}}

{{i.achievement_title}}

{{i.achievement_title}}

DOI:{{i.doi}}
发表时间:{{i.publish_year}}

暂无此项成果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其他相关文献

1

基于一维TiO2纳米管阵列薄膜的β伏特效应研究

基于一维TiO2纳米管阵列薄膜的β伏特效应研究

DOI:10.7498/aps.67.20171903
发表时间:2018
2

路基土水分传感器室内标定方法与影响因素分析

路基土水分传感器室内标定方法与影响因素分析

DOI:10.14188/j.1671-8844.2019-03-007
发表时间:2019
3

宁南山区植被恢复模式对土壤主要酶活性、微生物多样性及土壤养分的影响

宁南山区植被恢复模式对土壤主要酶活性、微生物多样性及土壤养分的影响

DOI:10.7606/j.issn.1000-7601.2022.03.25
发表时间:2022
4

疏勒河源高寒草甸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氮变化特征

疏勒河源高寒草甸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氮变化特征

DOI:10.5846/stxb201912262800
发表时间:2020
5

黑河上游森林生态系统植物水分来源

黑河上游森林生态系统植物水分来源

DOI:10.13885/j.issn.0455-2059.2020.04.010
发表时间:2020

孙刚的其他基金

批准号:81160033
批准年份:2011
资助金额:53.00
项目类别:地区科学基金项目
批准号:61463019
批准年份:2014
资助金额:45.00
项目类别:地区科学基金项目
批准号:31671566
批准年份:2016
资助金额:60.00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批准号:41301389
批准年份:2013
资助金额:25.00
项目类别: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批准号:11274355
批准年份:2012
资助金额:80.00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批准号:41205023
批准年份:2012
资助金额:24.00
项目类别: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批准号:31071313
批准年份:2010
资助金额:30.00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批准号:10674157
批准年份:2006
资助金额:25.00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批准号:30470655
批准年份:2004
资助金额:20.00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批准号:81270704
批准年份:2012
资助金额:72.00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批准号:81360391
批准年份:2013
资助金额:50.00
项目类别:地区科学基金项目
批准号:31070421
批准年份:2010
资助金额:35.00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批准号:31370475
批准年份:2013
资助金额:15.00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批准号:81330018
批准年份:2013
资助金额:290.00
项目类别:重点项目
批准号:30870935
批准年份:2008
资助金额:35.00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批准号:39970285
批准年份:1999
资助金额:13.00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批准号:10875166
批准年份:2008
资助金额:32.00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相似国自然基金

1

秸秆还田稻田中汞活化的机理与影响因素研究

批准号:41673075
批准年份:2016
负责人:钟寰
学科分类:D0711
资助金额:71.00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2

稻田秸秆分解的微生物学过程与调控机理

批准号:31772392
批准年份:2017
负责人:周卫
学科分类:C1513
资助金额:60.00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3

红壤性稻田土壤硅素供应特征及其影响机理研究

批准号:31660596
批准年份:2016
负责人:吴建富
学科分类:C1513
资助金额:40.00
项目类别:地区科学基金项目
4

江西红壤稻田养分再循环的研究

批准号:39260021
批准年份:1992
负责人:张德远
学科分类:C0305
资助金额:4.00
项目类别:地区科学基金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