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是起源于造血干/祖细胞的恶性血液病,阐明该病发病机制、寻找治疗新方法具有重要意义。近年研究发现,抑癌基因SPARC和RPS14位于MDS患者5号染色体长臂(5q)的共缺失区域,5q的缺失导致SPARC与RPS14表达显著降低。低水平的SPARC与RPS14可增加瘤细胞对化疗药物的抗性。我们在前期实验中发现,外源性SPARC与RPS14蛋白可抑制人MDS细胞株MUTZ-8细胞增殖,且二者具有协同作用。由此假设,SPARC与RPS14下调削弱其对MDS细胞的生长抑制作用,导致MDS发生并增加瘤细胞对化疗药物的抗性。本项目拟在前期研究的基础上,构建高低表达SPARC与RPS14的细胞模型,检测二基因对人MDS细胞生物学特性的影响,试图明确二基因在MDS发病中的重要作用,为进一步探讨二者作为MDS基因治疗的靶点奠定理论依据。
本研究以转化为白血病的MDS细胞株为细胞模型,首次研究RPS14对MDS转白的影响。我们首先构建了RPS14的过表达载体--慢病毒载体pGC-FU RPS14,该载体能够高效转染悬浮MDS细胞MUTZ-8,经检测转染效率在50%以上;pGC-FU RPS14转染MUTZ-8细胞后,可使其RPS14mRNA表达量较转染前明显升高。研究发现,RPS14表达增高对MUTZ-8细胞增殖有抑制作用,并可使MUTZ-8细胞凋亡率增高。提示RPS14是一抑癌基因。同时,构建RPS14-shRNA载体,转染后可高效率降低SKM-1细胞的RPS14基因表达;RPS14基因沉默后对SKM-1细胞增殖有所抑制,细胞凋亡率增高,细胞周期仍受到阻滞。这一实验结果提示RPS14在不同细胞中具有不同的作用,存在一定异质性。因此有必要对其作用通路及机制进行研究,研究发现,在RPS14敲除的细胞中P53表达上升,与动物实验研究结果一致。提示RPS14作用与P53呈联动关系。.本研究首次对共缺失区域SPARC基因在转白血病的MDS细胞中的作用及机制进行探讨。通过构建SPARC-shRNA,转染至SKM-1细胞后可高效率沉默SPARC基因表达;SPARC表达降低后SKM-1细胞周期受阻,细胞凋亡增多,MTS检测转染后细胞增殖降低。RT-PCR,Real-time PCR及Western blot 检测转染后SPARC mRNA及其蛋白在靶细胞中稳定表达,干扰后P53,Caspase3,Caspase9,Fas mRNA及蛋白表达增加。提示SPARC基因的减低激活了P53基因表达,从而激活了下游凋亡通路基因的表达。.本项目发现共缺失区域RPS14与SPARC基因均为抑癌基因,且均通过激活P53通路基因起到抑制肿瘤细胞增殖的作用。.该项目研究结果丰富了对MDS尤其对转白的MDS发病机制的认识,为开发针对共缺失区域基因的靶向治疗提供了理论依据。
{{i.achievement_title}}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基于ESO的DGVSCMG双框架伺服系统不匹配 扰动抑制
原发性干燥综合征的靶向治疗药物研究进展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源外泌体调控心肌微血管内皮细胞增殖的机制研究
精子相关抗原 6 基因以非 P53 依赖方式促进 TRAIL 诱导的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细胞凋亡
CT影像组学对肾上腺乏脂腺瘤与结节样增生的诊断价值
miRNAs调控RPS14影响MDS细胞生物学行为的研究
SETD2基因调控DVL3对MDS患者骨髓细胞生物学功能的影响
碱性蛋白质组分改变对结直肠癌细胞生物学行为的影响
IGFR反义基因对肝癌细胞生物学行为及癌基因转录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