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项目基于中国资本市场的制度环境,手工搜集、构建了中国上市公司高管政治联系的数据库,旨在研究:⑴政治联系的起源,包括"制度环境、信任与政治联系"和"寻租、超额管理费用和政治联系";⑵政治联系与会计信息质量,包括政治联系与会计信息的相关性(盈余信息含量、价值相关性)、可靠性、会计稳健性、信息透明度等;⑶政治联系对审计行为(审计师选择与审计意见)的影响。.本项目可能的贡献体现在:⑴将"政治联系"因素系统性的导入了会计信息质量和审计行为的研究之中;⑵明确区分了政治联系的类型- - 政府官员类、代表委员类政治联系,使得研究更为细致;⑶多维的政治联系度量方法,包括虚拟变量法、区分政治联系类型的虚拟变量法、赋值法;⑷从"关键高管(董事长和总经理)"、"全部高管"和"除独立董事外的高管"等视角进行分层次的政治联系度量;⑸基于中国资本市场的民营、国有上市公司和IPO公司深度的政治联系数据挖掘和数据库构建。
本项目基于中国资本市场的制度背景和手工搜集的、中国上市公司高管政治联系的数据,实证分析了制度环境如何影响政治联系的建立,政治联系如何影响会计信息质量,以及政治联系如何影响审计行为。. 具体地,本项目的研究内容包括:[1]在对政治联系的度量与相关文献进行综述的基础上,发展了政治联系的度量。特别是,对政治联系区分政府官员类政治联系与代表委员类政治联系,且将政治联系度量的虚拟变量法拓展为赋值法。. [2]本项目分析了不同类型的政治联系对公司业绩影响的不对称性,发现政府官员类政治联系降低了公司业绩,但代表委员类政治联系则提升了公司业绩。此外,中国资本市场上市公司高管政治联系的建立与财务报表中的超额管理费用正相关。. [3]政治联系、特别是政府官员类政治联系降低了会计稳健性和会计信息的透明度,且降低了ST类上市公司叫有状态恶化、乃至退市的风险。. [4]具有政治联系的民营上市公司倾向于选择 “非十大”会计师事务所进行审计;具有政治联系的国有上市公司显著的倾向于选择“本地小所”(即本地非“十大”所)进行审计,对于既定的盈余质量,具有政治联系的国有上市公司获得“非标”审计意见的概率显著的更低。. [5]政治联系显著增加了国有上市公司过度投资的概率;政治联系的公司投资于R&D的概率显著地更小、R&D投资强度显著更低;政治联系的独立董事显著提高了民营上市公司涉入高壁垒行业的概率、显著增加了民营上市公司源于高壁垒行业收入的比重。. [6]政治联系因素的确显著增加了民营上市公司的内部薪酬差距,且政治联系的确显著增加了民营上市公司的内部薪酬差距的粘性。
{{i.achievement_title}}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论大数据环境对情报学发展的影响
中国参与全球价值链的环境效应分析
居住环境多维剥夺的地理识别及类型划分——以郑州主城区为例
肉苁蓉种子质量评价及药材初加工研究
货币政策与汇率制度对国际收支的影响研究
制度环境、商业银行会计信息质量与资源配置效率
审计师个体行为特征与审计质量研究
风险投资退出研究:基于会计信息质量与政治关联的双重视角
企业技术联系与审计质量-基于中国上市企业专利技术分类信息